首页 理论教育 法律文件对证据的基本要求及合法性

法律文件对证据的基本要求及合法性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以认为,合法性、客观性与关联性是诉讼法对证据的基本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三性”是对判决中用来判断案件事实是否真实的证据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对证据资料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文件对证据获取手段的合法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非法证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应该被排除。查证属实,就是立法对证据客观真实性的明确要求,“属实”就是证据的客观性,也是民事诉讼证据最本质的特征。

法律文件对证据的基本要求及合法性

2015年《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04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进行质证,并针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说明和辩论”。2002年开始施行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也规定,“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由此可以认为,合法性、客观性与关联性是诉讼法对证据的基本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三性”是对判决中用来判断案件事实是否真实的证据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对证据资料的要求。

(一)裁判所采信的证据要具有合法性

证据的合法性要求,证据本身要符合法律规定,证据的获取与使用也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如证据的收集、提交、质证、审查和认证必须符合法律要求。《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06条规定,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文件对证据获取手段的合法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非法证据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应该被排除。同时也可以看出,最新的规定对证据合法性要求略有放宽,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稍有缩小。

证据是否合法有时还要依据实体法来判断,如果实体法要求某些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定形式,作为证明这些法律行为的证据材料就应当具备这些法定形式,如我国民事实体法要求,在继承案件中,口头遗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无效;我国《合同法》第270条和第330条分别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在诉讼中要证明这些法律行为的成立,当事人使用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特定形式才是合法的证据。

(二)裁判所采信的证据要具有客观性(www.xing528.com)

证据反映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证据的客观性是指一切民事诉讼证据都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查证属实,就是立法对证据客观真实性的明确要求,“属实”就是证据的客观性,也是民事诉讼证据最本质的特征。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资料可能真实与虚假并存。法庭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查清证据的可靠性,除去不真实的证据资料和证据资料不真实的成分。最终被法院采信的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个人想象、揣测或臆造的东西,都不能成为认定案情的依据。

(三)裁判所采信的证据要与案件事实有关联性

关联性又称为相关性,就是要求证据的内容与其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有某种程度的联系,证据必须与待证案件事实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证据所反映的事实应当能证明待证案件事实的全部或一部分。这种关联性一般表现就是,证据事实的存在,会促使人们对案件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的认识发生改变。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这种关联性可以是肯定的关联,也可以是否定的关联,可以是直接的关联,也可以是间接的关联。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有强弱之分,并表现为证据证明力的强弱。与案件事实没有关联性的证据资料没有证明力,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法院只能对与案件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加以采证,对那些与案件无关的材料必须加以摒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