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设活动课程的时代意义全方位解析

开设活动课程的时代意义全方位解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以上几点来看,活动课程的导入实际上涉及课程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形态的改造和更新,对于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推动素质教育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科课程的这些局限性不断被强化甚至推向极端。但是,在另一方面,从当前有关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来看,笔者认为活动课程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定位的认识。

开设活动课程的时代意义全方位解析

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一种新的课程类型——活动课程首次被列入课程计划,这一重要举措对于我国改革传统课程体系、推动课程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将原来那些属于课外的活动——这些活动常常处于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变成正规课程的一部分,表明我国在课程设置上第一次出现超越传统的学科划分范围的活动性课程,开始重视活动学习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与当今国际上中小学课程改革中,重视以体验、活动为基础的综合学习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它不仅有利于课程类型的多样化,而且可以说是我国学校课程观的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其次,活动课程重视在做中学,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它有助于克服传统的学科课程的偏重书本知识学习、轻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第三,活动课程重视学习过程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因此它有助于克服基础教育中重结果轻过程,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不够的缺点,推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从以上几点来看,活动课程的导入实际上涉及课程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形态的改造和更新,对于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推动素质教育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从我国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实践来看,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单一的学科课程,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划一的班级授课和惟一的评价标准,学生往往被当作被动的教育对象,对其主体性和个性等缺乏应有的重视。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科课程的这些局限性不断被强化甚至推向极端。这不仅对学生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状况与当代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要求是相悖的。(www.xing528.com)

人类即将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现在,构建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在未来的知识社会中,随着知识总量的迅速增长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单靠青少年阶段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将难以应付一生,人必须学会不断地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可见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还要求人们具有更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而在培养这些能力方面,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传统学习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筛选知识和创造知识,就必须使基础教育从知识学习中心转向能力培养中心。从这个意义来说,改革原有的课程结构,大力加强活动课程的教学,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1992年新课程计划颁布以来,活动课程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但是,在另一方面,从当前有关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来看,笔者认为活动课程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调查表明,很多教师对活动课程特有的教学形态、原则、策略和方法缺乏足够的理解,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定位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