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器具及用途

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器具及用途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地方叫它篮子,有的地方叫它笼,还有的地方称之为筥。甑 ﹝zèng﹞蒸茶的器具叫甑。杵臼茶叶蒸制摊散后,接下来就要准备捣茶的工具了。捣茶的工具叫杵臼,人们又称它为碓。规把茶压成茶饼的工具叫规,又被称作模,还有的地方称之为棬。茶饼做好后,湿漉漉未干,这时候需要放置在一种器具上晾晒,晾晒茶饼的工具就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芘莉。芘莉的宽度留二尺长。

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器具及用途


﹝yíng﹞

一种盛物竹器。有的地方叫它篮子,有的地方叫它笼,还有的地方称之为筥。虽然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却是一样的器物,均由竹编织而成。籝的容量有大有小。小的籝,盛放五升(古代的一升约等于现在的两百毫升。余同)左右的物品;大一些的籝,可容一斗、两斗,甚至三斗不等。

采茶人天蒙蒙亮起床出门,带着未消失的睡意背籝进山去采茶,等采完一满籝的茶,采茶人的衣角已被晨露浸湿。

籝的读音取下部,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中读“盈”,有“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一说:给儿孙满筐的黄金,不如留给后代一本经文。后来经学家颜师古在注释《汉书》时也补充道:“籝是一种竹器,能装四升的样子。”

灶,釜

鲜嫩的茶叶采回来后,接下来就要准备蒸茶的工具。首先是茶灶和茶锅。茶灶,不能用带有烟囱的灶头,这样才能使火力集中于锅底;茶锅,必须得是锅沿有厚厚的翻出的唇口的锅。


﹝zèng﹞

蒸茶的器具叫甑。有的甑是木制的,有的甑是土陶制的。用来做茶的茶甑需要做一种特殊处理,即提前用泥土封好甑的腰部。

甑的内部放置一个竹子制成的竹箅,竹箅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水浸入茶叶;此外,箅的两旁还需要用细竹片系住,以方便拿取。

制茶的步骤从蒸茶开始,将采来的鲜嫩芽叶放入竹箅内,热气和高温令茶叶的香气瞬间凝聚,茶叶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待到茶叶蒸熟,提起细竹片把茶叶从箅中倒出来。眼看到锅内的水快要烧尽之时,应从甑中加水,切忌直接从箅中加水。

蒸茶叶的整个过程,需要用多杈子的榖木摊散开所蒸的嫩芽鲜叶,以免富含茶叶精华的茶油流失。

杵臼

茶叶蒸制摊散后,接下来就要准备捣茶的工具了。捣茶的工具叫杵臼,人们又称它为碓。

将蒸熟后的茶叶用杵臼捣碎,这时候,所使用的杵臼最好是经常用来捣茶的杵臼,假如杵臼捣碎过其他东西,多多少少会携带异味。茶叶捣碎后,再将碎茶压成茶饼。压制成茶饼是为了方便运输与储藏,也是为了尽量保存茶的香气。

把茶压成茶饼的工具叫规,又被称作模,还有的地方称之为棬。这样的压茶模子需要是铁质的。规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还有的模子如一朵盛开的花。

拍制茶饼的操作台面叫承。有的地方也叫台,还有些地方叫它砧板。承由石头做成。有的地区会将槐木、桑木半埋入地下,使其稳固,不摇不动。


﹝chān﹞

裹茶的工具叫襜,有些地方又叫它衣。襜一般以质地细薄、表面光滑的绸布或穿旧的雨衫、单衣为材料。

准备好了承、规、襜,就开始出气力把茶拍成茶饼了。首先将襜放在承上,再把模子放置在襜上面,一个茶饼做好后,从模子中轻轻取出来,再接着做下一个茶饼。这是造茶的简单过程。

芘莉
﹝bì lì﹞

芘莉是晾茶的工具。茶饼做好后,湿漉漉未干,这时候需要放置在一种器具上晾晒,晾晒茶饼的工具就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芘莉。

芘莉,人们又叫它羸子,或叫它篣筤﹝páng láng﹞。制作芘莉时,取两根小竹竿,长三尺,竹身留二尺五寸做箩面,手柄处留五寸,中间部分用竹子编织,编织的缝隙成方孔状。芘莉的宽度留二尺长。其实,芘莉和农家人种菜时用到的土筛子很相似,造茶人用它来晾置仍有水分和湿气的茶饼。因为芘莉由竹子所制,茶饼和芘莉接触时只会渗入同样清香洁净的竹子香气,不会被染上其他异味。


﹝qǐ﹞

棨,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锥刀。取坚木,制成锥刀的手柄。茶饼制成后,为了便于运输,用坚硬的锥刀在茶心打洞,锥刀是穿茶时所用到的工具。

有的地方也叫鞭。取坚韧又有柔性的竹衣,制成朴。

竹制的朴穿过以锥刀打通的茶心,将一个个茶饼系在一起,如同成串的铜钱一般,成串的茶饼不会散乱,也方便用来计量。(www.xing528.com)

焙是用来焙制茶饼的焙炉。制作焙炉,先于地面挖出深两尺、宽两尺五寸、长一丈的土坑。沿着土坑的边缘,用泥土砌出一个高两尺的短墙,这焙炉子就制成了。

完整的焙制茶饼的过程,还需要用到另两种工具:贯和棚。

贯也是竹质的,由竹子削制而成,二尺五寸长。贯是焙制茶饼时用来把茶饼串成串子的长竹条。

一种木头做的架子,人们又称它为栈。将木质的棚建在焙茶饼的焙炉上方,分别搭建上下两棚,棚高一尺,这是烘焙茶饼时的用具。半干的茶饼放在下棚,待茶饼全干燥后移到上棚。

穿

穿的制作材料,不同地域取材不同,比如江东、淮南地区,那里的制茶人会用竹子削制成穿;而西南的巴山峡川一带,制茶人一般会以榖树皮制成穿茶的绳子。把茶饼一个一个穿起来,便于长途运输,也便于茶商将茶送往集市,人们按穿交易买卖。于此,穿还成了买卖茶时的计量单位。

关于一穿茶的重量,江东淮南与巴山峡川有巨大区别。江东地区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的小茶饼为“小穿”;而在峡中地区,穿茶单位以一百二十斤以上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已经是“小穿”了。

关于“穿”字的书写,唐朝以前,“穿”用“钗钏﹝chuàn﹞”的“钏”字,或者直接写作“贯串”的“串”。现在就不这么写了。就像“磨、扇、弹、钻、缝”这五个汉字,书写的字形还是按它们动词形式的平声来写,表达的却是去声的意思,是作为名词来用的。

藏茶的器具。育的主体用木条制成,周身以竹子编织,编织好的育再以纸糊裹住表面。育的中间需设置一个隔层,上方有个盖子,下方有木板做的托垫,育的两侧留着门,关上其中一个,防止潮气散入。

育的托垫上方设置一个能埋藏火灰的装置,所准备的火灰最好有火星热度但没有燃烧起来的火焰,令存茶的育中保持温热。如果茶的储藏地是江南,碰上了六七月份潮湿绵延的梅雨季节,育就有了大用处了,可加火加温,防止外部雨水的湿气使茶霉坏。

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多潮气与湿气,想随时喝上一口醇香四溢的好茶,饮茶的行家,在存茶藏茶时怎能不备一个育?

茶,原先像粟、黍、稷、麦、菽一样,浑然长于山岭野外。在不辨谷蔬与植被的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伸出手采摘了第一片茶的叶子,入口等待片刻后,那微微苦的叶子,在舌尖生出了一股甘甜。回味许久的甘甜是茶给予人类勇气的馈赠,也是茶给人的希望。就是从那刻之后,从人与茶的第一次相遇之后,茶这种植物便从千万种植物中走了出来。

古人将茶放进了药罐,以解四肢乏力头脑昏眩之症;将茶供奉到了祭坛,以祭奠神圣的祖先;将茶在深秋的清晨移植到茶园;将茶与药分开,调入了蔬粥;将茶传入北方,其他民族随后把茶与牛奶羊奶等汁液混合;再后来,茶与粥分开,变成了现在的茶。从第一口咀嚼,到第一杯入水成汤,茶是什么时候和药分开的,谁也说不清了。但是把茶与粥分开成了茶,则是在唐朝,在陆羽这里;把茶从“南方之嘉木”传到海外也是在唐朝,在陆羽这里。

茶经》上卷分为三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二之具》中的“具”指采茶、造茶、藏茶的十六件工具:籝,灶,釜,甑,杵臼,规,承,襜,芘莉,棨,朴,焙,贯,棚,穿,育。这些器具,有些在唐朝已经存在,有些是陆羽做了改良,而有些则可能为陆羽的独创。通篇读完《二之具》,似在说采茶、造茶以及藏茶的器具,实为详细叙述制茶成饼的过程。

采茶,蒸茶,捣茶,拍茶,焙茶,穿茶,制茶成饼,藏茶,十六件制茶工具在每一道程序中如何使用,器具制作的规格、尺寸、材质,文字简洁却不失详尽。

凡识字的人,依照这份“说明书”,不仅能制造出造茶的工具,制茶成茶饼也成了易事。虽然《三之造》中同样介绍了造茶的过程,但对造茶的过程却只一笔带过,重点转移到介绍采茶的时节、天气,经造茶工艺所成的茶品等级,以及如何辨茶。完整的制茶成饼过程被陆羽偷偷藏在了《二之具》中。

唐代以前并无完整文字记载制茶法,饮茶的方式一般也限于将鲜叶采摘后直接生煮饮之,或者简单晒干随时煮饮。陆羽记录下了制茶成饼的器具与工序,虽不能说从此之后人们才开始把茶制成茶饼,但可以肯定的是,从《茶经》记载了制茶为饼的工具与方法之后,制茶成饼才得以在中国各地传播。

事实上,上元初年,陆羽开始著书,公元764年《茶经》一书纂成。大历二年,也就是公元767年,《茶经》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制茶成饼的技术也被茶人们所掌握,再后来就有了运输到海外的茶饼。正因为茶被制成了茶饼,大大方便了茶的运输,茶才能穿越古城、高山、荒漠、大海,被运送至世界各地,那些采茶人未曾去过的地方,印证了世间最初的联结起源于这些美好有益的商品。

也正是因为茶被制成了饼,改变了以前即饮即制的现状,茶像长了翅膀的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制茶成饼,没有因为朝代的更替而随其他事物一样流入历史的长河消失不见,反而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二之具》的制茶工具,与茶直接接触的器物多以竹制,比如采茶的籝、蒸茶的箅、捣茶的杵臼、晾茶的芘莉、穿茶的朴、焙茶的贯、藏茶的育等。竹和茶,是君子所追求的两种圣洁之物,它们均生长于人迹罕至的寂静山林,携带着令人心安的清新香气,在制茶的过程中,通过器物让茶和竹完美相遇,仿佛经历过火热的锤炼璀璨了彼此的圣洁。

功夫用深,精妙自现,读《茶经》的次数越多,恍悟陆羽用心与严谨之处也愈多。

去年夏天在东京的谷中银座逛街,街的中央有一家老茶铺,经过时,看到店门口摆了一个圆形的茶饼,淡青色的茶纸上写着“产地:中国福建”。

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茶饼,古人用智慧造就的茶饼。蒸压过后的茶饼,较之散茶,紧紧相拥的叶芽,经年累月,味道未曾减淡一分,在茶饼再次被击碎入水的瞬间,被时间仔细尘封的醇厚和生出的淡淡甘甜,一抹茶香,一生悠远。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当你打开一饼老茶的封纸时,肯定会有什么东西穿过时空来到你身边,气息似茶的醇和,一股喜悦安宁落入心底,荡漾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