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蚕豆酱及蚕豆辣酱的制作方法及用途介绍

蚕豆酱及蚕豆辣酱的制作方法及用途介绍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蚕豆酱是以蚕豆为主要原料,在蚕豆脱壳后经制曲、发酵而制成的调味酱。蚕豆辣酱是以蚕豆酱为原料,配入辣椒酱及各种辅料制成的调味酱。根据消费者的习惯不同,在生产蚕豆豆瓣酱中配制了香油、豆油、味精、辣椒等原料,增加了豆瓣酱的品种。蚕豆酱的主要原料是蚕豆,加入辣椒的产品叫辣豆瓣,不加辣椒的叫甜豆瓣。适合于要求保持豆瓣形状的蚕豆酱的生产。

蚕豆酱及蚕豆辣酱的制作方法及用途介绍

蚕豆酱是以蚕豆为主要原料,在蚕豆脱壳后经制曲、发酵而制成的调味酱。蚕豆辣酱是以蚕豆酱为原料,配入辣椒酱及各种辅料制成的调味酱。

蚕豆酱亦称豆瓣酱,起源于四川民间,由家庭制作发展为工业生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豆瓣制作技术也随之流传,长江沿岸省市亦有生产。根据消费者的习惯不同,在生产蚕豆豆瓣酱中配制了香油、豆油、味精、辣椒等原料,增加了豆瓣酱的品种。蚕豆酱的主要原料是蚕豆,加入辣椒的产品叫辣豆瓣,不加辣椒的叫甜豆瓣。蚕豆豆瓣酱具有鲜、甜、咸、辣、酸等多种调和的口味,能助消化、开口味,可用来代菜佐餐,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方便食品。辣豆瓣色香味美,营养丰富,是烹饪川菜的主要调味料。甜豆瓣适宜于不嗜辣味的消费者口味,烹饪和佐餐作用不如辣豆瓣广泛。

(一)甜豆瓣酱

1.原料配方

蚕豆肉100kg,面粉30kg,种曲200~400g,15.6%盐水180~210kg,盐35~40kg,水适量。

2.工艺流程

蚕豆→清洗→浸泡→去皮→蒸煮→冷却→混合→接种→培养→成曲入发酵容器→升温→加曲→盐水→发酵→加盐→翻拌→培养→成品

3.操作要点

(1)蚕豆预处理。蚕豆要颗粒饱满、均匀、充分成熟、无虫蚀、少杂质。蚕豆有一层不适于食用的坚硬的皮壳,在酿制前必须去掉。去皮壳的方法根据加工要求而定,若要求豆瓣能保持原来形状的,在工艺上就需要采用湿法处理;若不考虑豆瓣形状,在工艺上可采用干法处理。

湿法处理,即蚕豆经除去泥沙杂质后,投入清水中浸泡至无白心,且稍有发芽状态后,可采用人工剥皮去壳,但效率低;大规模生产必须采用机械去皮壳,将浸泡好的蚕豆用橡皮双辊筒轧豆机脱皮。还可采用化学方法,即将2%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至80~85℃,然后再将在冷水中浸泡好的蚕豆浸泡于热碱水中4~5min。当表皮颜色变成棕红色时取出,立刻用清水洗至无碱性。

干法处理,即采用机械化处理。蚕豆先通过振动筛除去杂质及瘪豆,然后用石磨或钢磨调松页距磨去皮壳或用粗碎机击碎,并通过回转筛分级,再经风筛去皮,用相对密度去石机分离出豆肉和皮壳,现在大多使用脱壳机。用脱壳机干法脱壳,平均每台每天能处理蚕豆2500~4000kg,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卫生条件。

(2)制蚕豆曲。

①浸泡:干蚕豆瓣在蒸煮前,需要加水浸泡。浸泡时间因水温、豆粒大小、品种等因素而异。一般宜用水温为25~35℃的水浸泡,时间控制在40~60min内,以豆粒断面中心无白色硬心为准。

②蒸煮:蒸煮蚕豆要适度,既不能蒸煮不熟,也不能蒸煮过度。一般以豆肉中心刚开花,用手指轻捏即成粉状,不带水珠,食后无生腥气味为宜。蒸煮方法有加压和常压两种。

加压蒸煮采用旋转式蒸煮锅。豆肉入锅后,喷淋70%水,旋转浸泡30~50min,然后进汽并排出冷空气,当压力达到100kPa后,维持10min即成。适合于不要求保持原豆瓣形态的蚕豆酱生产。

常压蒸煮采用大锅或蒸煮瓶,将浸泡好并沥干的豆肉入锅,进汽到面层冒汽后维持5~10min,关汽后再闷10~15min。适合于要求保持豆瓣形状的蚕豆酱的生产。

③混合、接种:达到蒸煮要求的豆肉,出锅后冷却至约80℃,加入30%的标准面粉并混匀。此操作应注意卫生,最好能在封闭的绞笼内混合并继续冷却。当温度降至38~40℃时,接入0.15%~0.30%的种曲或曲精(种曲或曲精应先与少量面粉拌匀后使用)翻拌,使之均匀附着在豆粒表面。

④培养:接种后的曲料,当品温降至30~34℃时入池培养8~10h,品温升至35~37℃时,通风降温至30~32℃时,停止通风。静止培养,当品温再次升至35~37℃时,再通风降温,这样经数次反复。第12~13h,翻曲1次,再经4~6h出现裂面漏风时要铲曲1次。培养39~48h后,豆曲成熟。成熟的豆曲,外观呈块状,用手捏,曲疏松,内部白色菌丝茂盛,并密布着生嫩黄绿色的孢子,有正常曲香味,无异味。

(3)制酱。

方法一:将培养成熟的蚕豆曲送入发酵容器内,耙平并稍压实,自然升温至40℃左右。从面层四周加入为曲量的1.4倍、温度60~65℃、浓度15.6%的热盐水,使之缓慢渗入曲内,此时曲醅品温应为45℃左右。加封一层封口盐并加盖发酵10d,曲醅即可成熟。在成熟的酱醅中再添加8%的盐水及10%的水,然后翻拌均匀,再继续保温培养3~5d。这样可使成品香气更为浓厚,风味更佳。

方法二:将蚕豆曲送入发酵缸(池)内,每100kg蚕豆曲加入18.9%食盐水160~180kg,混合均匀进行自然发酵,白天晒晚上露,遇雨天及时加盖避免淋入雨水,适时翻缸将面层晒后水分少、色泽较深的酱醅压向缸(池)底,使下层酱醅翻至面层,晴天勤翻,阴天少翻,使整个酱醅晒露均匀,6~8个月即可成熟,可直接作为商品出售,或用来配制辣豆瓣。

成品呈红褐色,有光泽,味鲜、咸淡适口,无异味。保持有碎豆瓣粒形,黏稠适度,无杂质。具有蚕豆瓣酱特有的香气,无其他不良气味。

(二)无蒸煮甜豆瓣酱

用常规蒸煮法生产的豆瓣酱口感平淡,没有特色,如用现代科技改良传统豆瓣酱的制作工艺,采用瞬间浸烫法代替蒸煮法,可以生产出一种甜豆瓣酱。既可以直接作为菜肴,也可以炒菜、拌凉菜或佐面食食用。

1.参考配方

豆瓣100kg,酱曲0.03kg,面粉20kg,食盐30kg,水(不包括浸烫豆瓣用水)120kg,花椒胡椒八角、干姜、三柰、小茴香、肉桂子(桂丁)、陈皮等香料适量。

2.工艺流程

生豆瓣→浸烫→冷却→拌面粉、接种→培养→成曲→配料、入发酵容器发酵→翻拌→培养→成品

3.操作要点

(1)生豆瓣沸水浸烫:先将用干法或湿法去皮的生豆瓣片装到箩筐里,每筐25kg左右,然后在桶口锅上沿横置一木棒,待水烧到沸腾,将装有豆瓣的箩筐系上吊绳,悬吊到锅里(注意不要让豆瓣浮起散落于锅底),豆瓣入水后要用铁铲在筐内搅拌,使之均匀受热。一般浸烫1~2min,使豆瓣达到2分熟的程度即可迅速取出,用冷水冲淋浸泡,使之降温,最后滤去水分,倒入拌曲台。

(2)制作豆瓣酱曲:将浸烫后滤干、指掐断面可见白迹的豆瓣拌入占豆瓣重量的0.03%的酱曲和20%的标准面粉,充分混合均匀,装于曲室的竹编匾或盘内,摊放厚度以2~3cm为宜,置于室内,维持室温28~30℃。待品温升到36℃时翻曲1次,将结饼的曲块搓散、摊平。以后使品温最高不超过38℃,上下左右换曲匾(盘)的位置,以调节品温。一般情况下2~3d即可成豆瓣酱曲。

(3)豆瓣酱曲发酵:先按每100kg豆瓣酱曲加水100kg,食盐25kg,配制发酵盐水,倒入锅内烧开,再放入装有少量花椒、胡椒、八角、干姜、三柰、小茴香、桂丁、陈皮等香料的布袋,煮沸3~5min,取出,将煮沸的溶液打进配制溶解食盐水的缸或桶里,然后倒入豆瓣酱曲,让其发酵。

(4)豆瓣酱曲料入缸(桶)后,很快会升温到40℃左右,要注意每隔2h用双手将缸(桶)面层与底层的豆瓣酱曲搅拌均匀。自然露晒发酵1d后,改为每周掀酱2~3次。掀酱时要经过日晒,较干、色泽较深的酱醅集中,再用力往下压入酱醪内深处发酵。随着发酵时间延长,酱的颜色也逐步变为红褐色,一般日晒夜露2~3个月后,可以成为甜味豆瓣酱。

(三)四川郫县豆瓣酱

郫县豆瓣酱是川菜食谱里常提到的调味品。郫县生产豆瓣酱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其配料恰当,工艺合理,质量特别好,除用作调味外,也可单独佐食,用熟油拌炒,味道至妙。

郫县豆瓣酱的生产工艺包括三个重要工艺阶段:甜瓣子的制作、辣椒坯制作及混合后发酵生香。

1.原料配方

按目前使用的土陶缸为单位计算,每缸成品67.5~70kg,每缸下料:蚕豆22kg,鲜红辣椒5.25kg,面粉5.5kg,食盐12kg。

2.操作要点

(1)“郫县豆瓣”的原料特点。

红辣椒:产自郫县及郫县附近双流、仁寿、中江、三台、盐亭等地区的优质辣椒品种,如“二荆条”等红辣椒,严格规定采摘时间为每年的7月至立秋后的15d之内。辣椒质量要求色泽红亮、肉质饱满、质地硬朗、新鲜程度高并符合国家相关卫生安全要求。

蚕豆:产自四川省和云南省的优质干蚕豆。

食盐:产自四川自贡的自流井牌精制食盐,其氯化钠含量高、色泽洁白、颗粒均匀细致、可溶解性强。

小麦粉:采用优质小麦粉。

(2)甜瓣子制作。

蚕豆→筛选→除杂→脱壳→瓣粒→浸泡→拌和小麦粉→接种→制曲加盐水→拌曲→发酵→养护→成熟甜瓣子

蚕豆去壳收拾干净,在96~100℃沸水中煮沸1min,捞出放冷水中降温,淘去碎渣,浸泡3~4min。捞出豆瓣拌进面粉,拌匀后摊放在簸箕内入发酵室进行发酵,控温在40℃左右。经过6~7d长出黄霉,初发酵即告完成。再将长霉的豆瓣放进陶缸内,同时放进食盐5.75kg、清水25kg,混合均匀后进行翻晒。也可采用干蚕豆浸泡后不经蒸煮的生料处理工艺,既可保持瓣粒外观完整,又能满足瓣粒适度酶解,具呈味、生香、提色的特点。甜瓣子成熟后再与盐渍成熟的辣椒坯按比例混合,进入后发酵生香阶段。豆瓣酱白天翻缸,晚上露放,注意避免淋雨。这样经过40~50d,豆瓣变为红褐色,即为成熟的甜瓣子。

其中,采用沪酿3.042米曲霉与中科3.350黑曲霉复合制曲或分别制曲,混合发酵酿制甜瓣子的生产工艺,应为“郫县豆瓣”在霉瓣子制曲时的最佳功能菌组合方式之一。

(3)辣椒坯制作。

鲜红辣椒→去把→除杂→清洗→沥干→轧碎→盐渍→发酵→淋浇→养护→成熟辣椒坯

(4)郫县豆瓣的后发酵生香。

成熟甜瓣子+成熟辣椒坯→配兑→补盐→补水→入缸(池)→拌和→日晒→夜露→翻坯→养护→检验→成熟郫县豆瓣

成熟郫县豆瓣中加进碾碎的辣椒末及剩下的盐,混合均匀。再经过3~5个月的储存发酵,豆瓣酱才完全成熟。

“郫县豆瓣”的后熟周期应严格控制发酵周期为6个月至1年以内。需要注意的是,其间需包含一年一度的盛夏“三伏天”,否则,未经充分晒露发酵的产品,保质期将会明显缩短。若的确需要适当延长发酵周期,必须终止发酵,转入低温、隔氧、压实、排气、遮光、密闭的陈酿工序。其中“晴天晒、雨天盖、白天翻、夜晚露”的传统发酵方式历经漫长、周而复始、昼夜8~10℃温差的转换,极有利于多种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助于物料充分而完全的复式发酵,酿成的“郫县豆瓣”酱香醇厚浓郁,无须任何香精、香料;色泽红润油亮,不添加任何色素、油脂,瓣粒酥脆、辣而不燥、悠香绵长全凭自然天成的纯粹发酵独立完成,属国内发酵辣椒酱中的上品。

(5)郫县豆瓣的保鲜储藏。“郫县豆瓣”的防腐保鲜方法常同步采用:隔氧、控盐、降低活性水分、针对主要污染菌选择复合防腐剂等方式,效果十分明显。在实际生产中,各企业只要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合理组合相关的单个“栅栏”,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传统型辣豆瓣酱

辣豆瓣酱制醅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蚕豆曲与鲜辣椒碎块混合入坛密闭发酵,由于辣椒表面附着的有益微生物和酶等活性物质与曲料协同作用,可促进酱醅早成熟,成品酱酯香浓郁,风味较好;二是用经过晒露发酵的原汁豆瓣与腌制过的碎辣椒配制而成。现分别介绍如下。

1.眉山豆瓣酱——加辣椒密闭发酵法

(1)原料配方:鲜碎辣椒100kg,蚕豆曲42kg,食盐26kg,植物油2kg,香料0.5kg,白酒2kg。

(2)工艺流程:

(3)操作要点:将扬去孢子的蚕豆曲置于拌料槽中,加入植物油拌匀,再依次加入辣椒、食盐、白酒和香料,充分拌匀装入小口大肚的瓦坛中,边装边压实,至八成满铺平,用预留的盖面盐封盖,坛口用油纸封扎,用泥密封,自然放置发酵3~5个月即可成熟。如果不用坛改用大口缸、木桶或大池时,在上述配料中增加10kg酱油或18.9%食盐水作为补充隔封卤汁之用。入缸(池)时边加边压实,至八成满铺平并盖盐,上盖晒席,席上放竹片或木板数条,再压以重石使卤汁渗汁隔绝酱醅与空气的接触。密闭发酵3~5个月即可成熟。

2.无蒸煮香辣豆瓣酱——晒露发酵法

以四川省青神县翠微酿造厂生产的豆瓣酱为例。

(1)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①甜豆瓣酱的制作。采用无蒸煮法制作甜豆瓣酱。

②厌氧制作辣酱。在鲜红牛(羊)角辣椒成熟的季节,摘取新鲜辣椒,按其重量的18%加入食盐,混合均匀,打碎,连同汁水一并盛放于发酵缸或者池中,撒上10%的食盐于缸面或池面,再铺上聚乙烯薄膜并加食盐封面,让其发酵。发酵期间注意防止浸汁漏气,一般密封厌氧发酵3个月后,可以制得成熟的辣酱。

③成品香辣豆瓣酱。在每100kg发酵成熟的甜味豆瓣酱中加入100~120kg熟辣椒酱,2kg米酒,也可加入适量香料,充分搅拌均匀,放置后熟1个月即得成品辣豆瓣酱。成品包装时,先将辣豆瓣酱装入已经灭菌冷却的消毒瓶内(到瓶口3~5cm为止),随即注入2~3cm高度的精植物油,然后排气、加盖旋紧(盖内需垫一层蜡纸板以免封面油渗出),经检验合格、贴商标,即可装箱上市。

传统型辣豆瓣酱成品呈红棕至棕褐色,油润有光泽;具有浓郁的酱香和辣香,无不良气味;滋味鲜辣、后味深长,无异味;黏稠适度,可见辣椒块和豆瓣粒,无杂质。传统型辣豆瓣以散装销售为主。

(五)临江寺香油豆瓣——佐餐型辣豆瓣酱

临江寺香油豆瓣是四川资阳县传统名产,已有200多年历史。其豆瓣选用当地的良种蚕豆和芝麻为主料,并配以食盐、花椒、胡椒、白糖、金钩、火肘、鸡松、鱼松、香油、红曲、辣酱、麻酱、甜酱以及多种香料精工酿制而成。加工时要经过蚕豆脱壳、浸泡、接种、制曲、洒盐水等多道工序,再入池发酵近1年。最后,经消毒,与各种辅料按比例进行配制,方可成为成品豆瓣酱。加工好的临江寺香油豆瓣,色泽鲜艳,油润发亮,瓣粒成型,入口化渣,香气浓郁,具有鲜、香、咸、甜、辣的特点;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营养成分,是佐餐调味的上乘原料。

1.原料配比(www.xing528.com)

原汁豆瓣100kg,香油4kg,辣椒酱16kg,芝麻酱6kg,香料粉0.25kg,甜酱2kg,白糖1kg,增鲜剂适量,食盐适量。

2.工艺流程

3.操作要点

(1)辣椒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辣椒→洗净→沥干→去蒂柄→切碎→腌制→磨酱→制醅

选用肉质肥厚,辣味大的新鲜牛角辣椒。洗净、沥干、摘除蒂柄,切成碎块。将碎辣椒放入罐(池)中,放一层辣椒加一层食盐,下层少加上层多加,边加边压实,加至八成满时用食盐封盖平整。每100kg碎辣椒用食盐17~18kg(含盖面盐),取样化验辣椒醅应含氯化钠14.5%~15.5%。盖面盐上用竹席铺盖,上压竹片或木板,板上再压重石,随着渗透作用的产生,渗出的卤汁淹没竹席,隔绝辣椒与空气的接触,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减少对维生素C的破坏。腌制期间要经常检查,发现水分蒸发要及时补充淡盐水,以保持卤经常淹没竹席。在腌制过程中,附着在辣椒表面的有益微生物如酵母、乳酸菌等产生发酵作用,使腌制后的辣椒具有鲜艳的红色和诱人食欲的辛香。

制作佐餐型辣豆瓣,腌制后的辣椒还要磨成细腻的辣椒酱使用。

(2)按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充分拌匀,后熟1个月包装,即得香油豆瓣。其成品呈红棕至棕褐色,油润有光泽;酱酯香和辅料特有香气;味鲜微辣回甜;纯和化渣,咸淡适口,无异味;体态黏稠适度,内有油层,呈酱状兼有豆瓣粒和辅料碎粒,无杂质。

佐餐型辣豆瓣酱以包装销售为主。包装容器必须具有经济实用、造型美观、携带便利、利于保存和食用方便的特点。香油豆瓣包装主要有纸筒内衬塑料袋的小包装和竹篓大包装,也有的采用瓦罐、瓦坛、精制陶罐玻璃瓶塑料瓶塑料桶等容器,容量为0.25~25kg。包装容器要先洗净、沥干,灭菌后再把经过灭菌处理的豆瓣装入,包装时要注意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六)金华豆瓣——熟料型辣豆瓣

1.原料配比

原汁豆瓣100kg,腌辣椒55kg,甜酒20kg,香油2.5kg。

2.工艺流程

3.操作要点

先将腌辣椒与甜酒混合磨成细酱,加入原汁豆瓣充分拌匀,后熟1个月装入瓦罐中。豆瓣酱黏稠,加热灭菌就不容易,故采用油封保鲜法,将豆瓣装入容器至口部3~5cm高度为止,擦干器壁立即注入香油,厚2~3cm,使油层隔绝豆瓣与空气的接触,可以避免氧化和微生物的污染,香油中含有维生素E,可以防止油脂的氧化酸败,最后密封容器口,防止香油渗出。成品色泽红亮,鲜香味美,香辣味醇。

(七)生料制曲法豆瓣酱

1.原料配方

蚕豆肉100kg,种曲300~450g,18.9%~21.2%盐水100kg,辣椒酱200kg,香料适量。

辣椒酱配方:鲜辣椒140kg,盐310~340kg。

2.工艺流程

蚕豆→去杂→脱壳→蚕豆瓣→浸泡→吸水→接种→制曲→蚕豆曲→入池发酵(加盐水)→陈酿后熟→豆瓣酱醅→混合(加辣椒酱、各种香辛料)→灭菌→封坛发酵→成品

辣椒酱工艺流程:鲜辣椒→洗净→沥干→去蒂柄→腌渍→轧碎→磨浆→辣椒酱

3.操作要点

(1)脱壳:蚕豆除杂后采用湿法或干法脱壳,筛出豆肉备用。

(2)豆瓣处理:将干豆瓣肉质(蚕豆子叶),按颗粒大小分别倾倒在浸泡容器中,以不同水量进行浸泡。豆肉吸水后,一般重量可增加1.5~2倍,体积膨大1.8~2.2倍。浸泡程度的判断:将豆肉拭去表面水分,折断瓣粒,若断面中心有一线白色层,即证明水分已经达到适度。浸泡时可溶性成分略有溶出,其中有部分蛋白质,可以另行综合利用。

(3)制曲:蚕豆不经蒸煮生料制曲,可以节约能源。豆肉浸泡适度后,应及时排放余水,或捞起沥干送入曲室制曲。但是由于豆瓣颗粒较大,因此制曲时间也需适当延长。一般通风制曲时间为2d。要特别注意调节曲室温度,防止“干皮”,必要时可在曲料面上搭盖一层席子。种曲用量为0.15%~0.3%。

(4)制酱醅:将蚕豆瓣曲送入发酵容器中,表面耙平,稍稍压实。待品温升至40℃左右,再将18.9%~21.2%的盐水徐徐注入曲中。盐水用量约为豆肉原料的1倍。如能将盐水加热至60℃使用更好。最后加上封口盐,保持品温在45℃左右进行发酵,或移至室外后熟,则香气更浓,风味更佳。

(5)辣椒处理:生产豆瓣酱用的辣椒有鲜椒和干椒两种,一般以使用盐腌渍的鲜椒为好。

鲜椒收购以后应及时除去蒂柄,洗净沥干,按鲜红椒每100kg加盐22~24kg,一层鲜椒一层盐,撒布均匀。同时大力压实,再加少量食盐封面,食盐上铺竹席,用重物压上,使卤汁流出,可防止辣椒变质。并经常检查,若发现盐水耗干,应及时补加淡盐水,以保持汁水深度。容器要加盖,以免杂质落入。鲜椒一般经腌渍至3个月后即可应用。使用时要先用轧碎机粗碎后再在钢磨中反复磨细。若水量不足,可在磨浆时添加适量21.2%的盐水,以调节稠度。通常每100kg鲜椒加盐水磨酱,可产成椒酱150kg左右。储放椒酱,要每天搅拌1次,以防表面生霉,影响产品质量。四川豆瓣酱在磨制椒酱时有的还加入约20%的含盐甜米酒汁。

干辣椒使用前的处理方法是将干椒100kg加水浸泡,先加部分食盐腌渍,储放,用时再加21.2%盐水至500kg磨成酱状。此椒盐放置数天后也能自然发酵,但不如鲜椒质量好。

(6)配制:成熟后的蚕豆瓣醅与适量椒盐混合,即成为豆瓣酱。直接佐餐作为副食品的豆瓣酱要经加热灭菌处理。配制后若能再封坛发酵半个月包装出售,风味更好。成品色泽酱红,酱香醇香浓郁,口味鲜辣,滋味鲜美。

(八)安徽安庆蚕豆辣酱

1.原料配方(成品100kg)

蚕豆40kg,红大椒酱36kg,面粉2.9kg,种曲8g,甜酒2kg,红曲200g,食盐9kg,水35kg。

2.工艺流程

蚕豆→浸豆→脱壳→漂豆米→蒸豆→拌粉曲→制曲→后期发酵(加盐水、甜酒)→蚕豆制酱→混合(加红大椒酱)→成品

红大椒酱工艺流程:红大椒→去蒂→洗净→切片→腌渍→自然发酵磨细→红大椒酱

3.操作要点

(1)浸豆:除去灰尘的蚕豆放到清水里浸泡,豆子以饱和状无凹、无皱纹、剥开豆壳发芽了为止。浸豆时间,春、秋两季在30h左右,夏季较短,冬季较长。

(2)脱壳:浸好的蚕豆,脱去豆壳,即成洁白的豆米。

(3)漂豆米:豆米在清水里浸泡,一方面除去豆米中的碱性和异味;另一方面使豆米湿润。浸泡时间不得超过12h。

(4)蒸豆:将豆蒸熟,而后倒出降温片刻,豆瓣中心开花,用手指捏,能成粉状,不带水珠,口嚼无腥味。

(5)拌粉曲:将蒸熟的豆米,另置凉筛中,凉至常温,使其散发一部分水分,再混合面粉和种曲(种曲和面粉先混合均匀),使其附着于豆米上吸收水分。

(6)制曲:蚕豆辣酱制曲方法,基本上与黄豆酱、酱油制曲相同,但它的特点是温度较高,一般在30~40℃,水分要少,温湿度相差要小,因而制曲用具以竹制曲匾为宜。因其下面有孔隙,容易散发水分。在制曲时应注意翻曲和控制水分。

(7)后期发酵:已制好的蚕豆酱曲呈草绿色,十分干燥,置发酵罐中注入约为蚕豆量75%的20.2%盐水,一般盐水为酱曲体积的1/2,并同时注入甜酒。后期发酵方法与制黄豆酱、豆饼酱相同,可采用自然发酵,也可采用地灶保温、水浴式保温。保持品温中心温度45℃。用发酵罐,每罐约放成品酱坯0.5t,并每日翻拌1次,18~20d成熟。后期发酵后的半成品,叫蚕豆酱坯,发酵时间一般比黄豆酱要短。一般为黄豆酱发酵期的4/5,酱坯中心呈老黄色,即可。

(8)红大椒酱的制法:先将鲜椒除去蒂柄,用刀切成1cm2左右的椒片,加入20%的食盐水中腌渍。待膨胀后,即移入水泥池或罐内,并另外用食盐平封面层,让其自然发酵。一般以隔年使用,至少应储存半年。使用时取出椒片,加入红曲,用石磨磨细,通常要磨3~4遍,否则其中夹有少量的大椒子、大椒皮,影响质量。特别是夏天,红大椒酱应煮沸消毒。

(9)混合:按配料取定量的蚕豆酱与红大椒酱,置大罐内,均匀地混合,也可视红大椒的辣度、色泽而作增减,可不受配料的限制。经混合放置数日,饱和后,即为成品。成品呈鲜艳绛红色,鲜美而微辣,富于营养,味道细腻,没有渣滓。

(九)胡玉美豆瓣酱

安徽省安庆市胡玉美豆瓣酱是驰名中外的特产,曾连续4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

1.原料配方

蚕豆2000kg,18.9%~19.4%盐水2125kg,辣椒酱630kg,红曲、麻油、甜酒酿、面粉、食盐各适量。

2.工艺流程

3.操作要点

(1)原料及处理。主料为蚕豆、面粉、辣椒、食盐和水。辅料为麻油、甜酒酿及红曲。

先腌渍辣椒,辣椒处理好坏与成品质量关系极大。将鲜辣椒洗净沥干,除去蒂柄。每100kg辣椒加食盐15kg,先腌渍在缸中,一层辣椒一层盐,压实。2~3d后汁液渗出,即行取出,然后卤汁移入另一缸内,再加5%食盐平封于面层。食盐上铺一张竹篾,上压重石,压出卤水。鲜辣椒腌渍3个月后成熟。腌渍辣椒在使用时,还需要磨细成酱,一般含水量为60%,水量不足时加适量的21.2%盐水,同时加入2.5%~3%的红曲。

(2)制曲:将蚕豆和面粉按常规方法制成豆瓣曲。

(3)制酱(混合、发酵):将豆瓣曲、盐水及辣椒酱按上述配比,投入发酵容器后翻拌1次,要求升温至42~45℃,保温12h。发酵期为12.5d,每天日夜班各翻1次。酱温应逐步升至55~58℃,直至第12天再升温至60~70℃(夏季65~70℃、冬季60~65℃),继续保温36h。第14天冷却,第15天即得成品。

(4)灭菌:为了包装后不变质,一般需进行加热灭菌。灭菌方法有直接火法和蒸汽法两种。但必须注意,由于温度太高易发生焦煳,故加温时要稍加入灭菌盐水。灭菌温度为80℃,维持10min。成品酱中应加入0.1%的苯甲酸钠,以利于防腐。

(5)包装:一般用广口玻璃瓶包装。玻璃瓶容量为250g。玻璃瓶必须用清水洗净,沥干,在蒸汽灭菌箱内灭菌后,再装入成品。每瓶层面加入麻油6.5g,然后加盖,盖内垫一层蜡纸板,以免油分渗出。最后贴标,包装入箱即可出售。用于封面的麻油应加入0.1%苯甲酸钠,以利防霉、防腐。

成品呈乌黑色,质地细腻,豆瓣软嫩,鲜香可口,略带辣味,风味独特。

(十)醉豆瓣

醉豆瓣是一种传统的调味品,它是以白蚕豆为主要原料,并以面粉为辅料,经原料处理、蒸煮、制曲、调料、储藏加工而成,产品在色、香、味等方面有一定特色。

1.原料配方

蚕豆瓣100kg,面粉12.5kg,盐水(浓度20.2%~22.3%)10kg,黄酒(酒精体积分数14.8%)20kg。

2.工艺流程

蚕豆→选料→脱壳→豆瓣浸泡→沥干→蒸煮→制曲→装坛→发酵→储藏→成品

3.操作要点

(1)原料处理与蒸煮:将挑选后的白蚕豆脱壳、分离,再将豆瓣倒入缸内浸泡26~30h,使豆瓣充分吸水。将浸泡后的豆瓣放入开口锅内用蒸汽蒸煮,无蒸汽的可用火灶,但蒸熟后的豆瓣要求颗粒完整,无硬心。豆瓣蒸煮后应立即出锅,放在已清洗消毒过的竹匾内趁热拌入面粉。面粉与豆瓣应充分拌匀,待料冷却后接入种曲。种曲可使用酱油曲种,接种量为0.3%~0.35%,曲接种温度36~38℃。

(2)制曲:先对曲房、竹匾进行清洗、消毒。接种后的熟料进入曲房放在竹匾内,料层厚度为2~3cm,温度控制在32~35℃,当菌繁殖旺盛,料层结块、温度升高时,要进行人工翻曲,否则会发生烧曲现象。以后还要翻曲一次,整个制曲时间为2~3d。这时曲料出现绿色孢子,即为成曲。

(3)发酵:首先将食盐加水溶化,进行过滤,滤去杂质,用波美度表测定浓度(20.2%~22.3%),称取一定重量放入已清洗消毒的酒坛内,再加入黄酒。用竹壳、荷叶把坛口封好,盖好坛盖,堆放在阴凉的地方(不得有阳光和雨水),储藏时间2~3个月或半年,即为成品。装入玻璃瓶内,封好盖,可远销、保存,也可将其晒干或烘干作为小食品。

成品豆肉完好,呈棕黄色,卤汁较清,口味较鲜,有豆香气和酒香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