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振宁和姚期智科学回归的重要意义

杨振宁和姚期智科学回归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铭宇首先为杨老的回归点赞。“对杨老回归这件事,网络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同学们之间也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吧,我把媒体中针对这件事情的有关报道有选择的读给大家听听。”如今,杨振宁、姚期智已经决定回归祖国,不管人们怎样评价这一举动,两位科学家在科学上的成就与贡献都不能被忽视。“科学无国界,愿两位老人继续发挥余热,为继续推动中国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我建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杨老和姚老回归。”

杨振宁和姚期智科学回归的重要意义

“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杨振宁教授放弃美国国籍回国了,转为中科院院士了。”餐厅一角,一位同学兴致勃勃地对另两位同学说。

“他呀,一点不爱国,回来干嘛?”其中一位同学说,语气里似乎还带着几分鄙夷。

“回来养老呗!跟我的高考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另一位同学接着说。

坐在他们旁边吃饭的我听到这两个同学的回答,心中一凛。“他们为什么对这位科学家如此排斥?为什么对他放弃美国国籍如此冷漠?我班的同学对这件事会怎么看?会不会也有这种想法?”我边吃边想。

“同学们好!耽误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告诉大家一则新闻,杨振宁教授放弃美国国籍回国并转为中科院院士了。”和以往每晚第三节晚自习的前五分钟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今日要闻”一样,今晚我发布了这一重大要闻。

“大家对杨老的这种做法怎么看?”发布完新闻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

还没等我说完,下面同学就开始议论了。果不出所料,有的脸上洋溢着笑意,而有的却面露鄙夷之色,有的脸上表露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情……

“杨教授回来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一定会起到巨大的作用。”马铭宇首先为杨老的回归点赞。

“这样世界级顶尖的教授回来,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外籍教授回国做贡献。”谭雅文说。

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

“我觉得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周小猛弱弱地说,“因为他不爱国,他把大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美国,现在老了,没什么用了,却回来了。”她站起来接着说。

“我赞同!当时,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正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他却跑到了美国,和他一同去美国留学的同学邓稼先却回国了,为研制原子弹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呢,对中国有什么贡献?年轻的时候没有贡献,现在老了,更不会有什么贡献了,回来有什么值得我们高兴的呢。”刘琼站起来支持周小猛的观点。

“他年龄大了就没有什么贡献了?他活一年为国家做的贡献不知道得相当于多少年青人多少年为国家做的贡献呢。”窦晓桐激动地说。

“我赞同!”周亮说。

接着又有几个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对杨老回归这件事,网络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同学们之间也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吧,我把媒体中针对这件事情的有关报道有选择的读给大家听听。”我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点击播放幻灯片

幻灯片一: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在接受诺贝尔奖时,杨振宁说:“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于现代科学。”他在许多场合公开评价自己最重大的成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科研水平不如人、条件不如人,但邓稼先站出来说,中国人也可以造原子弹;杨振宁站出来说,中国人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这给中国人带来的精神冲击是突破性的,是中国年轻一代科学人信心的基础性支撑。

幻灯片二:为培养中国年轻科学家贡献力量(www.xing528.com)

其实,杨振宁给年轻一代带来的不仅仅是信心,还为中国年轻科学家的培养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90岁仍发挥余热。杨振宁在90岁的年纪,依然在给本科生上课。

幻灯片三:为中国请回诸多人才

2003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他还邀请了姚期智、林家翘回国。他以物理学第一人的身份,用“面子”为中国请回许多人才,为中国科学家打开了视野,与世界科技前沿拉近了距离。

幻灯片四: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卷记载:“杨振宁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因此多次找杨振宁,都被他顶了回去。杨振宁在美国到处演讲,介绍新中国的情形,许多美国人受他影响,开始愿意同中国亲近;一些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

如今,杨振宁、姚期智已经决定回归祖国,不管人们怎样评价这一举动,两位科学家在科学上的成就与贡献都不能被忽视。

“科学无国界,愿两位老人继续发挥余热,为继续推动中国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我建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杨老和姚老回归。”还没等我说完,同学们就高兴地鼓起掌来。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努力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以后成为像这两位大家一样的世界级科技巨人,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为实现中国梦,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纷纷鼓掌。

“当然,我们当中的部分同学,将来可能会在国外工作,也可能拥有外国的绿卡。我希望这部分同学,身在外国但依然要心系中国。只要你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就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我扬起胳膊,挥了挥拳头,教室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