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急法的特点及特征

应急法的特点及特征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为标志,我国的应急法制体系已基本确立,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应急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事后的管理都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戒严措施,或者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关涉宪法关系;对安全事故中违法行为责任的追究又涉及刑法或刑事诉讼法的运用。应急法制成为一个跨度较大的交叉学科。

应急法的特点及特征

高科技下的现代社会成为一个“风险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呈现迅速、广泛的特点,突发事件频发,且往往产生“蝴蝶效应”,甚至演变成综合性社会危机,风险防控的难度加大。在此背景下,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处置中国家与公民及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制定了相关法律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以下简称为《应对法》)实施为标志,我国的应急法制体系已基本确立,并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应急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应急法制涉及行政管理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多个法学部门,还会关联到环境医疗矿产等其他学科知识。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事后的管理都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戒严措施,或者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关涉宪法关系;对安全事故中违法行为责任的追究又涉及刑法或刑事诉讼法的运用。应急法制成为一个跨度较大的交叉学科。

第二,应急法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我国的应急法制体系既有关于应急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如《应对法》,也有特殊情形下针对某一突发事件的法律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一事一法”中还会包括法规或规章形成的“一阶段一法”,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此外,应急法律体系还包括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www.xing528.com)

第三,应急法具有不稳定性。稳定是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突发事件具有广泛的不确定性、破坏性和紧急性。每一次突发事件的应对都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置,这给相应的成文法带来冲击,导致法律出现滞后和不适应。为此,每次突发事件后,人们都会及时反思,根据新的经验教训修改相关的应急法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