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的积极救助制度及其改革效果分析

英国的积极救助制度及其改革效果分析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的积极救助制度英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因其完备合理一直受到全世界的效仿和研究。两年后,《2012年福利改革法案》被签署,正式开始了包括社会救助体系在内的社会保障改革。分析与思考1.英国的积极救助制度的完善体现了社会救助哪些原则?在街道进行试点后,政务服务人员减少了70%以上,群众办事时间至少节约了84%,相关工作效率至少提升77%,政务服务空间至少节约了85%。

英国的积极救助制度及其改革效果分析

【案例一】英国的积极救助制度

英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因其完备合理一直受到全世界的效仿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倡导“从福利到工作”的政府救助理念,使“积极救助”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救助新趋势。关于“积极救助”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哲学的探讨上,因“积极救助”概念形成较晚,国内外的学者尚未就其含义达成一致的意见。但可以确定的是“积极救助”的对立面是“消极救助”,在这里引用19世纪中叶关于“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概念来帮助区别。“消极自由”是指公民可以免除控制和干扰的自由,是一种被动的自由。而“积极自由”是指公民可以追求自我决定和自我发展的自由,是一种主动的自由。另一种关于积极与消极的解释是“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前者指的是公民希望政府有所作为权利,后者指的是公民要求政府不作为的权利。享受社会救助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神圣的权利,“积极救助”和“积极权利”类似,是指国家政府主动地使公民的社会救助权利得以实现,包括积极采取措施,积极制定政策,积极提供服务等。

2010年,英国由联合政府执政,政府颁布了“新福利契约”(A New Welfare Contract)。两年后,《2012年福利改革法案》被签署,正式开始了包括社会救助体系在内的社会保障改革。这次改革不同于以往的改革,目的是建立一个更有效率、更公平的普惠全民的福利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是通过福利制度措施不仅使现有的贫困问题得到解决,还能够通过激励制度使公民有能力,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规定是将以前的收入保障津贴、基于收入的求职者津贴、与收入相关的就业与援助津贴、住房补贴、儿童税收抵免和工作税收抵免六种在职和失业津贴统合为通用福利。

另外,在福利的给予和工作的提供上的权衡发生了变化。失业者以前可以在十二个月内从政府领取失业津贴,而现在政府通过短期内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的方式来激励失业者进行再就业。政府还对失业机构进行严格审查,要求失业机构督促失业者进行再就业,且只有在持续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领取到政府的津贴。在程序办理方面也引入了大量技术手段,方便了市民领取津贴,也简化了政府发放社会福利的程序。在这些改革中,英国的积极救助制度更加有效率,更加公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积极救助”的措施,主要有对福利津贴种类进行更综合的归类、更加严格地对机构进行审查、更注重使用技术来简化程序、与公民的交流更灵活、更加鼓励积极创业

分析与思考

1.英国的积极救助制度的完善体现了社会救助哪些原则?

2.英国的积极救助制度对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有什么借鉴意义?

【案例二】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打造‘全科办理’的一门受理社会救助服务新模式”(www.xing528.com)

我国社会救助体系虽然总体完善,但在基层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服务质量不高,转办手续麻烦,单一窗口办理业务种类多等问题,需要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政策执行的新思路,让基层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在改革社会救助工作的过程中,总结了经验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救助办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措施:(1)整合原来由各个政府部门办理的社会救助项目,由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办理,将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打造成综合集中的社会救助办理机构。(2)梳理社会救助事项,简化办理流程,培养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要求工作人员能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站式的服务。(3)办理流程更人性化。创新办理方式,为了解决老年人或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办理不便问题,在办理技术上进行改革,引入代办、网上办理等方法,简化办理流程。(4)将社会救助的信息录入互联网,实现网上办理。并在一定区域进行网格化规范,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措施的管理主体,明确办理规则和民众诉求,深入公民的需求侧来实施社会救助制度措施。(5)采用“一体化”管理,建立起“街镇受理、村居协理、小组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模式,使社会救助服务网络纵横贯通。在基层以街道来划分单位,全面普查社区居民的具体情况,进行大数据联网管理,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从而体现了社会救助的公平性、透明性、高效率性。(6)大力支持基层以区街作为单位,融合“人、事、地、物、情”来建立大数据平台,对门户界面下的数据共享和工作监管实现统一管理。栖霞区尧化街道为江苏省制定出215条关于管理、业务、服务的地方标准,推广“1+2+X”的新型培训模式,“1”指的是为全科社工制作培训手册“口袋书”,“2”指的是将内外部培训结合起来,“X”指的是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全科理念的渗透,纵向延伸全科服务模式,为区级全科服务打造受理中心并建立社区全科政务代理、咨询点,规范区、街、社的联网通办标准。

南京市民政局“一门受理”的全科政务平台为困难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也大幅提升。在街道进行试点后,政务服务人员减少了70%以上,群众办事时间至少节约了84%,相关工作效率至少提升77%,政务服务空间至少节约了85%。

分析与思考

1.基层社会救助在新模式前有哪些制度上的缺陷?

2.南京市民政局的服务新模式体现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哪些新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