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教学目标:追寻教与学的积极效果

积极教学目标:追寻教与学的积极效果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是教师表达诗意之地、激扬生命之所、涤荡心灵之场,也是教师获得尊严与价值之处。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存在着一种逃脱课堂的倾向。凡有教学情怀的教师都有一种教学改革的情愫。判断教学价值首先要看学生是否爱上学习,是否具有永续的学习力。这是值得深思和警惕的。有思想的学习者必定有着坚定的信念。“做有信念的学习者”不仅应成为学生的目标,也应成为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

积极教学目标:追寻教与学的积极效果

(一)做一个有情怀的教学者

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活动,这既与教师的教学技艺、学科底蕴、教学风格等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实践等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情感和教育情怀有关,因此不同的教师创造的教学价值是不一样的。所谓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灵状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是对课堂的深切眷恋、对学生的深情爱恋和对学校的深沉依恋。

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将教学置于一种心境中。这种心境是一种平静而持久的情感。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主张可以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环境、支持条件可以发生变化,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那份情感始终如一,对教育的那份爱和执着永恒不变。

教学情怀是一种扎根课堂的心志,凡有教学情怀的教师都有一种课堂教学情结。课堂是教师表达诗意之地、激扬生命之所、涤荡心灵之场,也是教师获得尊严与价值之处。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存在着一种逃脱课堂的倾向。一些教学业绩优秀的教师逐渐走上教学管理或领导岗位,开始远离一线教学,最终脱离课堂。很多教师都将逃脱课堂作为自己成功的象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精神与情感归宿,逃脱课堂反而成了教师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这就说明教师缺乏一种扎根课堂的心志,并没有将课堂作为自己“生命成长的原野”。判断教师有没有教学情怀的一个最显性的标志就是能不能始终扎根课堂,把“三尺讲台”作为一辈子的依靠,做一个课堂的守护者、守候者和守望者,因为教师所有的教学价值只能在课堂中体现,也只能通过课堂来体现。

教学情怀是一种草根探索的心路。凡有教学情怀的教师都有一种教学改革的情愫。这种教学改革的情愫来自对当下教学的不满意、对自己教学的不满意,促使教师不断改变教学现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他们是“反思型的教学改革实践家”。他们不会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会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而是敢于自我革新,在不断否定自己中前行;他们不会人云亦云、盲目追赶潮流,而是与教育潮流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独立中不断完善自己;他们不会开展轰轰烈烈的教学变革,不会寻求轰动效应,不会不断地“拿起又放下”,而是始终基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寻求课堂一点一滴的改变,不断优化课堂生态,不断趋近学生的心灵深处;他们深知教学变革“路漫漫其修远兮”,理想教育的“地平线”只能不断趋近。

我们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地坚守课堂,矢志不渝地立足课堂进行教学改革,一辈子只做一件专业之事——教学,一辈子只有一个专业身份——教师,不做欲望的囚徒、享乐的机器、精神的侏儒,要做一个课堂教学的守望者、耕种者和梦想者。

(二)做一个有信念学习

学生是学习者,而教师的教学价值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表达出来的。从一般意义来说,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受体,因此,很多教师就认为教学的价值在于学生所能接受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从教学的简单目的来说,中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因此,很多教师就将亮丽的考试成绩单、上线人数、录取率等作为教学价值的重要评价尺度。事实上,教学价值首先应指向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学习者。(www.xing528.com)

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学习者?如果我们培养的学习者只会接受教师的观点和所授的知识与技能,只会按照教师规定的答题技巧进行答题,那么他们有可能成为中考高考的胜利者,但他们一旦失去“信息源”,就会停止学习,一旦接触非正能量的“信息源”,就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只有学生具备坚定的学习信念,成为有思想的学习者,教学价值才有切实的保证。

信念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品质。虽然当前对学习品质的内涵界定依然存在分歧,有的学者把学习品质局限在与学习有关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特质等上,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定的学习信念,又怎么会形成鲜明的学习风格,又怎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一个朝三暮四的人在学习上虽不至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就容易产生消极学习心理,引发消极的学习倾向乃至丧失学习信心;一个没有坚定学习信念的人容易被社会上的消极言论和各类思潮左右,进而影响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改变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使学习短视化、功利化。信念决定着情绪和欲望,也决定着学习的意义与意思。信念如发生动摇或游离,学习的意义就会时强时弱,学习的意思就会若即若离。只有坚定学习信念,才能领悟学习要义,才能真切地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将朝向哪里、如何学习,才能直面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始终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判断教学价值首先要看学生是否爱上学习,是否具有永续的学习力。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永续的学习力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当前的一些学校把学生由“爱学习”教成了“不爱学习”,把当下的学习成绩理解为“学习力”,把被高一级院校录取当成“永续的学习力”。这是值得深思和警惕的。

信念是学习思想的“催化剂”。教学应立足培养有思想的学习者。有思想的学习者必定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会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不会将自己的大脑变成教师思想的“跑马场”,不再视教师的语言金科玉律,不再视教材、大纲为“圣经”,不再受既有的结论、观点束缚,而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认识,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对问题加以审视,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思想。长期以来,在趋同思维的影响下,课堂教学高度统一、同步,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统一,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同步,评价更是标准化、量化,学生的个性被压制,潜能始终“潜伏”,思想得不到张扬,教师“把控”着学生的学习意念。然而,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使课堂由整齐划一转向“异”彩纷呈,进而“向四面八方打开”;使学习评价由“对学生评价”转向“为学生的发展评价”:通过一系列的转变或“转向”,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放飞的天空,从而持久地触发学生的思维。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学生走自我发展之路。学生的自我发展离不开坚定的学习信念,而坚定的学习信念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对学习意义与价值的深邃思考,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学习信念的形成与巩固提供广阔的空间。

“做有信念的学习者”不仅应成为学生的目标,也应成为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教师应努力让学生由“凭兴趣的学习”转变成“凭信念的学习”,因为兴趣是会衰减或转移的,而信念一旦确立,往往就会一辈子“剩下”。

在教学价值的追寻过程中,我们不能直接指向“有意义”,也不能止于“有意义”,因为直接指向并止于“有意义”会导致教学的功利化和实用主义;我们同样不能直接指向“有意思”,也不能止于“有意思”,因为直接指向并止于“有意思”会导致教学的娱乐化和肤浅;当然,我们更不能直接指向“有意念”,因为直接指向“有意念”会导致教学的丰墙峭址。

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念既是教学价值追寻的三个阶段,也是教学价值追寻的三个维度,更是教学价值追寻的应然价值取向。积极课堂教学范式正是在不断追寻课堂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念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诉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