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寻积极教学:教与学的实证研究

追寻积极教学:教与学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满足学生个性化、自由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核心诉求。未来的教育必将进一步朝向学生的个性解放,满足学生的学习自由。这个庞大的“课程资源超市”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及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评定将由原先的学期评定、学业评定变更为课程评定。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引入将使教学与评价彻底分离。每个“学习群落”分化成若干“学习种群”,每个“种群”又分解为若干个学习共同体。

追寻积极教学:教与学的实证研究

满足学生个性化、自由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核心诉求。未来的教育必将进一步朝向学生的个性解放,满足学生的学习自由。

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教育资源将极大丰富,各种学习素材、微视频、课堂实录、文本解析、答题技巧等将蜂拥而至,课程将进一步资源化,一个庞大的“课程资源超市”将会形成。这个庞大的“课程资源超市”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及学习资源。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同时根据自己的学力、学习习惯等选择相应的课程资源,于是传统意义上的后进生将不复存在。学生一旦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就可以另选其他课程,真正做到“我的学习我做主”。到那时,“按趣学习”将变成现实。这种高度分化的“课程选择”促使每个学生形成各自不同的课程结构,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进而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此,以课程为纽带的学习新架构得以形成。各种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课程的竞争,是课程资源、课程品质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学校之间的课程品牌逐渐形成。未来学校的课程必将走向专业化、产品化,每所学校不再有统一的课程设置,而是呈现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优质课程产品。学生可选择的课程既包括“线上”课程,也包括“线下”课程;既包括所在学校的课程,也包括其他学校的课程。学生可在不同学校之间“自由流动”,在“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之间任意切换。学校的弱势课程将被淘汰,而新兴课程将不断涌现。教师将成为课堂的开发者、实施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也是学生课程学习的见证者和建议者。学生的学习评定将由原先的学期评定、学业评定变更为课程评定。课程证书将取代毕业证书成为衡量学生学力的重要标志。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引入将使教学与评价彻底分离。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将不复存在,班级将被学习共同体取代。选择相同课程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群落”。每个“学习群落”分化成若干“学习种群”,每个“种群”又分解为若干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并不限于本班学生,可能会有更多的“陌生人”;成员也不固定,随时会有人加入和退出。他们因志趣相投、学力相当而成为“尺码相同者”。这些“尺码相同者”将使合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样式。

“让学习随意发生”将成为学习常态。这种无处不在的、随时随地的学习突破了固定的教学时空。每个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并根据学习进度和时间选择进入相应的学习共同体。教室只是学习共同体的一个“集合点”。“移动式学习”将成为主流的学习样式。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可能是异步的。学习将进一步“网状化”。教学将进一步“非线性化”。单一的“食物链”式的被动获取将被纵横交错的“食物网”式的主动“觅食”取代。教师将变成“餐厅服务员”,随时响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边界越发模糊,上下课将更为自由化。(www.xing528.com)

“让学习看得见”将从理想变成现实。一是信息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将使原本一些抽象、微观的知识借助二维、三维模拟的呈现形式而“生动”起来;原本一些大型的、实景式的知识技能借助AI、VR而“活动”起来。如此,课堂将由“多边形”向“多面体”转变,“立体化”程度将越来越高;课堂将由“静态”向“动态”转变,“运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课堂将由“微观”向“宏观”转变,“可视化”程度越来越高。二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挖掘技术日趋成熟,各种传感技术、教学探测器将课堂中的各类数据适时收集、及时处理,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看到学习的过程和成效。学习将变得可见,思维将变得可视,效果将变得可观,问题将变得可察,“透明学习”将成现实。

未来不仅是我们要去的地方,也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只要我们始终朝向个性化而自由的教育,就一定会开创教育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