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寻积极心理特征:积极教学范式实证研究

追寻积极心理特征:积极教学范式实证研究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顺应学习风格的教学实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习惯使用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性格”,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的心理特征,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上,还表现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游戏方式等各个方面。

追寻积极心理特征:积极教学范式实证研究

(一)创造积极学习的课堂条件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积极学习奠定了基础。每个学生都有个性,有着不同的游戏需求。而每个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游戏水平也不一样。如果仅仅将知识与技能嵌入游戏中,把游戏当成一种娱乐的工具,就必将使游戏教学肤浅化、泡沫化,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课堂的固有秩序,也难以积蓄学生持久的积极学习动能。

在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游戏不仅是学习的载体和方式,也是学习的目的。师生之间就游戏类型、呈现方式、难度梯度等进行深度的教学协商,确保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游戏是受学生欢迎的,既非“小儿科”也非“高精尖”。在学生提供的众多游戏建议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团队依据可行性、教育性、娱乐性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游戏,改编或合力开发了若干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系数的微型游戏项目,使课堂呈现多种微型游戏项目共存的局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选择适合的游戏项目实现“玩中学”。这种“有选择的学习自由”解放了中职生的“学习力”。与此同时,师生还就课堂中的游戏规则进行协商,从而确立游戏的“边界”,让每个学生知道玩的“分寸”、玩的“禁区”、玩的“结果”,确保每个学生不因游戏而“迷恋”“迷航”“迷失”,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种框架下的学习浪漫展现给学生的是一种有规则的学习自由。这种“有选择”“有规则”的学习自由奠定了积极学习的课堂基础。

(二)顺应学习风格的教学实施(www.xing528.com)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习惯使用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是个性化的、有差异的。学习风格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性格”,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的心理特征,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上,还表现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游戏方式等各个方面。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教师的教学风格无法匹配和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施时创设新的载体或形成新的课堂“因子”。

在微型游戏项目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一方面,教师会通过多类型、多梯度的多样化微型游戏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保证学习内容的“适口性”;另一方面,教师会在课堂上提供多种类型的帮助方式,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学习“保驾护航”。比如,针对具有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提供有关核心知识点的微课视频;针对具有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通过QQ群、微信群等多种方式组织小组讨论,引发头脑风暴;针对具有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提供交互式的专题学习网站或平台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并不限定每一阶段的学习时间,甚至使教学实施跨越课堂的时间“边界”,赋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灵活度,改变了原先的“统一步调”,使课堂“异”味深长。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游戏选择,比如,在闯关类微型游戏项目中,在设置“通用”关卡的基础上设定不同难度系数的递进关卡,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游戏需求。这就形成了守住底线目标、无限向上延展的教学形态,既呵护和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风格,也使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