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教学实证研究:构建积极课堂教学范式

积极教学实证研究:构建积极课堂教学范式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中的供需平衡是指消除课堂中供需之间不适应、不平衡的现象,使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相对一致,消除供需差异,实现供需均衡。达成教学中的供需平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优化教学供给。积极教学自然包括“学生积极地学”和“教师积极地教”。

积极教学实证研究:构建积极课堂教学范式

教学中的供需平衡是指消除课堂中供需之间不适应、不平衡的现象,使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相对一致,消除供需差异,实现供需均衡。课堂生态系统包括教师与学生两大活力要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组织结构要素,以及教师、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恢复力要素,具体包括七个要素:学生、目标、内容、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生态系统中所有生态因子的功能,使课堂的活力机制、组织结构、恢复力分别发挥激发、协调、调控的功能。

在整个课堂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如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自主确立的学习目标、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环境设置与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评价与学生渴望的学习评价等,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整合这些要素,使之趋向一致,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教学供给与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学生有着一定的学习需求,有着自己对学习的“定义”,因此教师要提供相应的教学供给,做到学生有所需,教师就有所应;另一方面,教师受客观条件、自身能力水平所限,因此教学供给难以完全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供需之间存在落差。

在课堂生态系统中,一般教师是“生产者”,学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生产”,“消费”和“分解”就无从谈起。“生产”决定“消费”。没有“消费”和“分解”,“生产”也将失去意义。“消费”是“生产”的意义存在。在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应避免自己“生产”什么,就让学生“消费”什么,使“消费”围绕“生产”转,更应避免只顾“生产”而不管学生是否“消费”,导致“生产”与“消费”不匹配。改变“生产”决定“消费”的课堂现状,代之以“消费”引导“生产”,需要实现一系列的课堂转变,如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转化为教师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转变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转变为教师的教学环境,总之就是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转变为教师的教学供给,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供需平衡。(www.xing528.com)

达成教学中的供需平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优化教学供给。积极教学自然包括“学生积极地学”和“教师积极地教”。所谓“学生积极地学”应是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不断满足学习需求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地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所谓“教师积极地教”应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生产与服务,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