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实证:积极课堂教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科学实证:积极课堂教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广泛而深度的课堂参与教学是师生间一段独特的“生命旅程”。课堂活动的开展可因学生的建议、提议而展开。学生成为左右教学进程的核心力量,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积极课堂必然表现为学生自由的个性化学习。多样的学习风格与个性的教学风格相得益彰,共同演绎出积极课堂的个性之美。积极的课堂表现为明确而积极的意义追寻。明确而积极的学习意义使学生始终保持心灵在场,呈现出一种积极奋进的学习姿态。

科学实证:积极课堂教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一)广泛而深度的课堂参与

教学是师生间一段独特的“生命旅程”。精彩的“生命旅程”离不开学生广泛、深度的课堂参与。这种广泛参与体现为全员、全程、全面,即所有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这种深度参与不仅体现为显性的行为参与,也包含隐性的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即学生始终保持生命在场,持续促发情感、思维的深刻共鸣。

这种广泛而深度的课堂参与在课堂上有着显性的表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态:①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响应与呼应,即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都能得到学生的正面响应。这种响应不仅仅包括显性的回答问题、参与互动,更多的是指思维的促发与涌动。比如,当教师提出一个讨论的话题时,学生并不一定立即投入讨论,而是陷入对话题的思考中,在思考成熟后再投入讨论。这种积极响应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上的,是一种全身心的课堂参与。②对教学问题的基于证据的回答。无论是基于问题的讨论还是对问题做出的回答,都不再是一种感性的判断或无依据的猜测,更不是人云亦云的附和。用证据说话成为对待问题的基本方式,即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或所形成的结论,都有相应的证据,都经过逻辑推理或论证。③对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自如转换。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并不是由教师指定的,而是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能力,针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的自然选择。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阻隔,可以自如地切换,且这一切换不因教师的指令而开始或结束。④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重要发起者。如在课堂提问这一环节,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常用模式外,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等新型提问形式大量出现。课堂活动的开展可因学生的建议、提议而展开。学生成为左右教学进程的核心力量,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广泛而深度的课堂参与除了显性表达之外,更多的是一种隐性存在,表现为体验时的感受、面对问题时的思考、遇到难度时的坚持、解决问题时的欣喜等。这是一种“丰富的安静”,是积极课堂的必然之态。

(二)自由而充分的个性舒展

积极课堂教学必然指向每一个学生,而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基础学力和发展学力,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擅长的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在当前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教师需要兼顾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差异,对课堂教学做出新的诠释。

积极课堂必然表现为学生自由的个性化学习。这种个性化学习有若干鲜明的特征。①学习的选择性。没有选择就无所谓自由,没有选择就无所谓个性化。这种选择性表现在课堂上有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比如,在进行项目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多个不同类型、不同难度梯度的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项目选择需求。②学习的支配性。学生在课堂上拥有相应的学习支配权,表现在学生可以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支配权,表现在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自由支配相应的时间,如在项目学习的某一阶段,学生可以自己确定学习节奏。学生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自定学习目标,不再局限于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呈现出多样的学习结果。③学习的生成性。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学习目标的多样性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灵动而开放,课堂呈现“异样”的“无法预约”的精彩,课堂生成成为积极课堂的常态。(www.xing528.com)

自由而充分的个性舒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充分彰显。不同的学习风格在积极课堂中共存。多样的学习风格与个性的教学风格相得益彰,共同演绎出积极课堂的个性之美。

(三)明确而积极的意义追寻

学习因意义而存在。有意义才有学习认同感。学生只有建立起学习的意义,才能突破学习内容、课堂相关要素等可能带来的束缚,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与激情。这种意义不同于因学习情境新颖性而引发的短暂兴趣,不同于因教师人格魅力而“亲其师,信其道”,也不同于学习内容本身对学生的吸引。这是一种对学习本身的认同,是一种心境。这种心境自然离不开长期的意义学习的熏陶。

积极的课堂表现为明确而积极的意义追寻。这种明确而积极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的兴奋性。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充满朝气、精神饱满、兴致盎然。这种兴奋性并不主要取决于外在的刺激,也不主要取决于内在的情感体验,更多地取决于自身的内在意志。正是因为这种强大意志的存在,即便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等并不完全适合,学生也能保持兴趣与专注。②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并不依赖于、满足于教师的教学,不再简单地接受任务、回答问题、参与互动并完成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更多地表现为主动探究,不满足于结论和答案,不满足于讨论的浅尝辄止和活动的蜻蜓点水。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发起者、问题结论的质疑者、课堂生成的“制造者”、内容意义的挖掘者和学习节奏的掌控者。③学习的深刻性。这种深刻性表现为见解的独立性,即学生对同样的问题有各自的视角、理解和判断,既不屈从于权威,又不固执己见。这种深刻性也表现为学习的自主建模,即学习不再是一种知识或经验的积累,而是将学习的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联系,按照学习目的建构起相应的模型,是一种结构化学习。这种深刻性还表现在思维层面,表现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发散性等。

明确而积极的学习意义使学生始终保持心灵在场,呈现出一种积极奋进的学习姿态。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意义追寻的过程正是意义建构的过程,而这种意义建构正是结构化学习最为核心的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