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侧室的发现及出土文物

西侧室的发现及出土文物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侧室位于主棺室西面,与东侧室相对,长7米,宽1.62米,可谓仆役居所,因本室发现7位殉人骸骨,都没有棺木,直接置于铺地木板上,可知殉人地位相对较低。西侧室“六山纹”铜镜铜框玉卮“六山纹”铜镜春秋战国以来,青铜器逐渐为漆器所取代,但作为铜镜则一枝独秀且有新的发展。铜框玉卮铜框玉卮出土于西侧室殉人部位。

西侧室的发现及出土文物

西侧室位于主棺室西面,与东侧室相对,长7米,宽1.62米,可谓仆役居所,因本室发现7位殉人骸骨,都没有棺木,直接置于铺地木板上,可知殉人地位相对较低。该室北侧堆放着大量牛、猪等动物遗骸,应为供奉、祭奠墓主的祭牲。出土的器物多为庖厨用器,但也不乏“六山纹”铜镜和铜框玉卮等精品。

西侧室

“六山纹”铜镜

铜框玉卮

“六山纹”铜镜(www.xing528.com)

春秋战国以来,青铜器逐渐为漆器所取代,但作为铜镜则一枝独秀且有新的发展。南越文王墓出土铜镜达39面之多,按纹饰可分为七大类,就产地而言,有楚镜、秦镜、汉镜、齐镜等。而山字纹镜,是典型楚镜,全国各地多有所见,境外在俄罗斯亦有出土。“山”字纹应是汉字“山”变体,此类镜中有三山、四山、五山者,但六山纹镜,只有南越文王墓的这件为唯一的西汉考古出土品,弥足珍贵。

铜框玉卮

铜框玉卮出土于西侧室殉人部位。该器通高14厘米,身高12.7厘米,口径8.6厘米,底径8.3厘米,为古代的饮酒器。由卮身和卮盖两部分组成,它不仅工艺精美,而且在制作上和主棺室出土的铜框玉盖杯一样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卮身由九块独立玉片和一个鎏金铜框组成,先将铜框加热,然后再把打磨好的玉片镶嵌在铜框里,待铜框冷却以后,将玉片铆合牢固,形成一个九棱圆筒体。在卮身的腹上部还镶嵌有一玉提梁,提梁成圆环形附尾。卮身的底部为一块圆玉片。卮身的下端附兽首形三短足。玉卮的口沿、底沿的九条壁框均为鎏金铜框,铸有兽纹及几何图形,纹样锈蚀不清。卮盖为漆木圆盖,髹有漆,上有朱漆线纹,但大部分已脱落。在木盖的周边还镶嵌有三个弯月形玉饰。整件器物有多层丝绢包裹的痕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