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化统筹:相互促进、协调与支撑

三化统筹:相互促进、协调与支撑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化”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支撑,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推进“三化”统筹涉及发展全局,必须成立坚强的领导组织和组织机构,建立高效的部门联动机制。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三化”统筹投入力度,按照经济增长速度,确定递增投入比例,资金及时到位。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信贷投放上向“三化”建设倾斜。在“三化”统筹进程中,

三化统筹:相互促进、协调与支撑

(2012年5月)

按照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我于2012年5月中旬参加吉林省“三化”统筹比较研究培训班,赴成都、上海等地进行专题考察学习。这次培训虽然时间较短,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使我深受启发。通过培训,对“三化”统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参与松原市的“三化”统筹工作有了较好地把握。

统筹推进“三化”,对于松原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摆正“三化”统筹的关系,通过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创新产业格局,强化产业支撑,为推进城镇化提供动力;通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强反哺能力,搭建有效载体,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拓展空间;通过加快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资源要素集聚,为推动工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可以说,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引擎”,工业化、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发展的“路基”。“三化”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支撑,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我们要打好“三化”组合拳,奏起“三化”交响曲,做活“三化”这篇大文章。

当前,面对松原新的发展形势,统筹“三化”必须围绕“四个”融合做文章。一是围绕产业与园区融合做文章。要深入实际,开展对各类园区、开发区的专题调研,在搞好分类指导、明确产业分工的基础上,推动新建和引进的项目进入园区,并建立异地招商、税收分成制度,避免各自为战,资源浪费,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发生,促进我市工业园区走集中、集群、集约式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形成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化。着力打造油气化工生物化工、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电力建材、油田配套等优势产业,培育旅游、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传统产业,达到一园一主业,园园有特色。同时,推进原有综合园区逐步向专业园区跨越,以产业做引领,用制度做保障,体现前瞻性、专业性,构建独具特色的产业新格局。二是围绕乡镇与城市融合做文章。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研,探索建立加快“三化”联动步伐的统筹工作委员会、办公机构和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机制,选择部分县区、乡镇开展试点,探索途径,积累经验,实现以产业支撑城乡发展,以城乡一体化带动产业发展,防止“空壳病”发生。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三是围绕创新与科技融合做文章。坚持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使之不断优化升级。加强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走自我知识产权发展的道路,重点围绕整合社会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自主品牌等方面进行调研。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延长产业链,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科技平台的试验示范作用,促进产业向高端方向发展,加快实现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为“三化”深度融合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围绕企业与环境的融合做文章。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优化,环境的改善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在硬件建设上,要围绕如何优化基础设施条件,做到水、电、路、气、信、绿化全面配套,完善功能,打造优美环境,实现“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发展创造宜业、宜居、宣商的优良环境。在软件建设上,要围绕强化制度约束,实现一次性告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把“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真正落到实处,避免“前店后厂”和“里一半,外一半”的现象发生,对生、硬、顶、推、拖的涉软案件严肃查处。与金融部门研究如何加大对自主创新和结构转型升级项目的贷款投放力度;与税务部门研究如何对企业实行“放水养鱼”政策,培植税源大户,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与社保部门研究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保障、教育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减少企业后顾之忧,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推进“三化”统筹进程中,要注重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注重处理好领导重视和群众支持的关系。推进“三化”统筹涉及发展全局,必须成立坚强的领导组织和组织机构,建立高效的部门联动机制。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产业集中度较高、土地流转力度较大的地方启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探索符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为“三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经验积累。群众支持是做好工作的源头活水。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群众为师,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善于通过群众寻求解决难题办法。全体政协委员要成为联系广大群众的知心朋友,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这样完成“三化”统筹的艰巨任务才有基础和保证。(www.xing528.com)

二是注重处理好近期和长远的关系。“三化”统筹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体的工作目标,既要有长远打算,又要立足当前,不等不靠。从远景目标看,应着眼发展需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搞好工业集中区和工业园区及开发区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使三个规划互相衔接、统一运作,做到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益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在规划的指导下稳步推进。近期,应把已经纳入日程的建设项目、改革措施、政策办法抓紧实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予以推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注重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关系。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三化”统筹投入力度,按照经济增长速度,确定递增投入比例,资金及时到位。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信贷投放上向“三化”建设倾斜。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继续加大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战略先行先试权,创造性地制定我市“三化”统筹的优惠政策、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同时,要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用于“三化”建设。可采取成立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多方融资,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为“三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投入。

四是注重处理好机制创新和社会管理的关系。在“三化”统筹进程中,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在社会管理方面,我们要下大力气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小城镇一级财政制度等改革措施,为“三化”建设提供动力源泉。重点要建立矛盾排查、化解和疏导机制,努力化解不安定因素,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强化安全监督管理机制,逐步构建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一体化的城乡安全格局。要建立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实行民主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推动“三化”统筹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协调发展。

★本文在《松原日报》上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