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庆历和议后加强的消极防守国策优化

庆历和议后加强的消极防守国策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庆历二年九月,定川寨大败后,宋廷不得不起用范仲淹、韩琦经制边防。通过总结战场的教训,宋终于抛弃了大部队深入以求决战速胜的想法和做法,逐步贯彻了一套适应长期战争的“积极防御战略”。范仲淹提出了持重守御、筑堡寨固守、选将练兵、选募弓箭手等御夏方略,大大增强边防军的战斗力,缓和了边患。[37]可见,危机过后,北宋的消极防守国策得以强化。

庆历和议后加强的消极防守国策优化

庆历二年(1042)九月,定川寨大败后,宋廷不得不起用范仲淹韩琦经制边防。通过总结战场的教训,宋终于抛弃了大部队深入以求决战速胜的想法和做法,逐步贯彻了一套适应长期战争的“积极防御战略”。范仲淹提出了持重守御、筑堡寨固守、选将练兵、选募弓箭手等御夏方略,大大增强边防军的战斗力,缓和了边患。当然,范氏的备边虽有一些成效,看上去也很积极,但他的主导思想中是反对进攻的,因此要给他的“积极防御战略”加引号。从他提出的“以步制骑”思想就可看出他的战略存在消极之处。他说:“自古骑兵未必有利”,“沿边市马,岁几百万缗,罢之则绝戎人,行之则困中国”[35]

然此时边患虽缓和了,但由战争引起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于是在庆历三年(1043)九月,出现了新政。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提出了“正吏治,修武备”等举措,然因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加上不久因元昊称臣议和,仁宗认为不必要改革了,新政就此中断。1044年,因经济恶化、北宋边备加强、辽的压力等因素,元昊不得不向宋称臣议和[36]。边患消失了,当政者的政风恢复保守,朋党开始倾轧,宰相也不再兼枢密使,其理由是“今西夏来庭,防边有序,当还使印,庶协邦规。”[37]可见,危机过后,北宋的消极防守国策得以强化。(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