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求突破的专题导读优化

探索求突破的专题导读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程的结尾,教师专门安排了一个小组对全班的读后反思做了梳理与归纳。通过反思,我们发现之所以读书的时候对自己的批注的质量不是很满意,是因为有了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质量的要求了。教师期望学生获得读书方法,但教师并未进行方法理论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分享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收获,展示他们获得的方法,而且让学生在读后反思过程中的得与失,进一步明确方法的重要性。

探索求突破的专题导读优化

这节课展示了三个小组分别对三个问题的研究,初看起来是对“通读指导2”做了很好的回应,细看起来,我们才会发现这是教师的精心设计。无论学生从哪一个研究专题进去,他们都需要认真阅读文本、研究文本,每一点发现、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这样就回到了文本本身,也回到了阅读应有的样子。研究专题,只是一个入口,或许路径不同,但老老实实读文本和安安静静思考问题的本质是没有不同的——这恰恰是读书过程中最重要的。读书,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所谓的技巧,唯有安静读书和积极思考才能推动阅读走向深入。

当学生带着自己的研究问题展开阅读旅程时,他们的思考是以探究问题为前提的,这样就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还能够有意识地组织前后相关的内容来解答心中的疑问,思考过程有针对性、关联性、综合性,需要进行信息整合、关联思考、综合分析……这样有思考、有鉴别、有探究的读书才是有质量的读书。教师希望学生在回看自己的阅读过程中能清醒意识到这一点,才会懂得读书之法。

课程的结尾,教师专门安排了一个小组对全班的读后反思做了梳理与归纳。

师:我们用了三周的时间参与阅读和讨论,每位同学都就自己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过程等多角度进行了反思,下面我们来看看汇总以后大家的反思和总结。

收 获

阅读目标:1.阅读的针对性和效率都有提高;

2.自主提问并回答,思考力加强;

3.学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阅读方法:1.养成圈画词句的习惯;

2.学会针对性地做旁批;

3.画表格整理归纳信息;

4.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阅读过程:1.学会多角度分析文本;

2.记录阅读心得,将感受清晰化、条理化;

3.撰写阅读总结,增强解读深度和扣题能力;

阅读成果:1.概括能力提高,情节梳理得更清晰;

2.加深人物理解,归纳信息能力加强;

3.学习小说叙事艺术,指导作文写作;

4.坚持有质量地读书,学会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www.xing528.com)

不 足

阅读目标:阅读有时求快,没有将阅读目标贯穿到整个阅读过程中。

阅读方法:1.圈画和批注的质量有待提高;

2.表格和思维导图的运用不充分。

阅读过程:阅读心得和总结的思路不够清晰,重点要再突出。

阅读成果:1.回答有时停留于表面或概念;

2.结论明确,但文本依据不充分。

当PPT中呈现出上面的共性感受时,孩子们觉得豁然开朗:

生:这个表格最大的价值就是反思、反省和再次思考。坚持阅读固然重要,但阅读过后反思的收获和不足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在思考中获得进步。《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大家可以用表格方式来梳理自己的阅读反思,获得进步。

因受到启发,随后同学们还分享了自己最近在读书方法上的变化:

生:我有一点小小的变化。之前,我没有提问的习惯,只是阅读和做一点批注。现在我看到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收获和不足,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生:我原来读书从来没有想过要圈画,只是看看而已,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最近在老师的要求下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书,感觉自己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读的质量有所提高。有了圈点勾画,重读慢慢体会的时候,重点非常清晰。

从学生的反应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方法的获得,都不是靠老师去讲解、去强行要求的,而是产生于鲜活的阅读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学生心里的感受和收获。再看老师的点评:

同学们提到的关键词是“反思”。有时候我们还停留在碎片化或表面化的阅读中,但是今天几个同学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有质量的阅读与分享。通过反思,我们发现之所以读书的时候对自己的批注的质量不是很满意,是因为有了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质量的要求了。除了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我还要追求阅读的质量——这是我们的进步。

我们在圈点勾画和做每周的阅读总结的时候可以用到一种方法:阐释加举例。你的阅读感受不是随便发表的模糊感受,而是需要有明确的依据的。用关键词记录下我的感受,还要用例子阐明我的感受。看到这样的阅读笔记,我们才会感受到我们的阅读是扎实的——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也是精细的——是以文本为依据的结论。

这一节课,学生的表现精彩纷呈。然而,归根结底,这份精彩源于教师的精心设计:

教师安排的学习流程,每一步都是有的放矢;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每一个都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期望达到的读书状态,每一个入口都可以通向最本源的读书状态;教师的每一次点评,都朝向这节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教师期望学生获得读书方法,但教师并未进行方法理论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分享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收获,展示他们获得的方法,而且让学生在读后反思过程中的得与失,进一步明确方法的重要性。

对语文教师而言,最高级的指导是无痕指导,向静老师正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我们都可以努力去试一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