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摄入适量膳食纤维?

如何摄入适量膳食纤维?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膳食纤维的复杂性和各地人群的差异性,国际上对膳食纤维的日摄取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未成年的儿童青少年来说,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应遵循“年龄+5”的原则。而且人在胃肠道异常的情况下,不宜过多强调膳食纤维的摄取。科学研究证实,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膳食纤维还可调节血糖,有助预防糖尿病。

如何摄入适量膳食纤维?

由于膳食纤维的复杂性和各地人群的差异性,国际上对膳食纤维的日摄取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相关组织推荐的膳食纤维日摄入量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建议成人每天摄取膳食纤维20~35g;英国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5~30g;日本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20g;加拿大推荐膳食纤维的日摄入量为22~24g;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小组建议膳食纤维每日的适宜摄入量为20g。中国营养学会提出不同能量摄取者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低能量24.13g/d,中能量29.36g/d,高能量34.5g/d;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规定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为30.2g最适宜。对于未成年的儿童青少年来说,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应遵循“年龄+5”的原则。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下列途径帮助达到每天摄入25~35g的膳食纤维的目标:①三餐主食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可用全麦面包馒头面条代替精米精面;用糙米小米玉米燕麦等代替白米煮粥;用土豆红薯、芋头等薯类食物代替部分主食。②食品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芹菜韭菜洋葱大白菜莴笋香蕉苹果杏子等含膳食纤维比较丰富的品种,能带皮或带籽食用的尽量吃皮吃籽。

总之,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既保证了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也防止了过多膳食纤维对人体的副作用。膳食纤维有益不等于食品越粗越好,吃韭菜、芹菜应选择鲜嫩的,而且要拔去老丝;吃蚕豆要剥皮,吃豆和玉米要充分煮熟等。而且人在胃肠道异常的情况下,不宜过多强调膳食纤维的摄取。例如,腹泻病人应首选易消化食物,避免膳食纤维摄取过多加快肠胃蠕动,而使病情加重。

◎思考题

1.如何从饮食中摄入适宜的膳食纤维?

2.为什么某些经过高度处理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并不是那么安全,可能具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副作用?

◎本章主要名词概念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消化,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一类多糖。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脂、木质素等。

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指不被人体消化酶消化,但可溶于热水,和水结合形成凝胶状物质的膳食纤维。

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指不被人体消化酶消化且不溶于热水的膳食纤维。

◎本章小结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的中医理论精髓高度概括了膳食纤维的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证实,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量地补充膳食纤维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另外,膳食纤维还可调节血糖,有助预防糖尿病。减少消化过程对脂肪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水平,达到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本章习题

1.为什么说膳食纤维是人类第七大营养素?(www.xing528.com)

2.长期适量摄入膳食纤维给人体带来哪些好处?

◎小组讨论

我们常常听说,要减肥就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除了因为它们所含的热量比较低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含有大量膳食纤维。所以人们认为膳食纤维是健康减肥的重要物质,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能让人瘦得更快。请问你支持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课外阅读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谢碧霞,李安平,丁之恩,等编著.膳食纤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注释】

[1]谢碧霞,李安平.膳食纤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宁,江骥,胡蓓等.膳食纤维对营养素吸收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6,10(27):588-592.

[3]Silva F M,Kramer C K,Almeida J C,et al.,Fiber intake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Nutr Rev,2013,71(12):790-801.

[4]于康,柯关云,赵维钢,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对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血糖和血胰岛素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3,2(21):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