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小班管理及幼儿发展特点

幼儿园小班管理及幼儿发展特点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小班幼儿一般是指年龄在3—4周岁的幼儿。3岁前的幼儿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在心理学上,3—4岁的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如幼儿会产生与成人不合作的行为,“不”字会成为他们的口头禅。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幼儿及其家庭成员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及时反馈幼儿在班情况。

幼儿园小班管理及幼儿发展特点

(一)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一般是指年龄在3—4周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能够独立行走,具有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从事一些初步的游戏活动。

1.生理发展特点

3岁后的幼儿大脑机能发展起来,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所加强,这就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且日间只需要1次睡眠。幼儿的条件反射的建立速度及牢固程度有所增强,表现为幼儿的学习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如3岁后幼儿学习儿歌只要唱几遍就记住了。同时,幼儿的大动作协调性和手部精细动作的协调性都在增强,3—4岁的幼儿已掌握走、跑、跳、钻、爬、闪避、拐弯、减速等动作,他们愿意参加握笔画画、撕纸、使用剪刀剪直线等活动。这个年龄段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能在成人的指导下自己洗手、吃饭、穿鞋、扣扣子等。但由于不同幼儿动作能力发展的程度不一致,有些幼儿会出现动作迟缓、笨拙等现象,教师应给予耐心指导。

2.心理发展特点

无意注意占优势。幼儿往往受到行动或外部环境的影响,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幼儿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同时,幼儿的有意注意的水平较低,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

记忆以机械识记为主。小班幼儿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事物容易记住,但是幼儿并不能理解其所背诵的内容。

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3岁前的幼儿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但同时,他们已开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思维。模仿是小班幼儿明显的学习特点,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常会出现“从众”现象。

想象力增强。小班幼儿在没有道具的情况下,可以假装游戏;喜欢夸大想象,把没有的事说得活龙活现。这并不是幼儿在有意说谎,而只是幼儿把想象与现实混淆的结果。小班幼儿的想象还具有不考虑想象的目的、想象比较被动、主题不稳定等特点。

具有同情心和荣誉感。随着交往的发展,儿童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小班幼儿的道德动机、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同时,小班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同情心,并通过一些行为来表现出自己的同情心。在荣誉感方面,小班幼儿对集体荣誉感的概念还不强,对荣誉的等次的理解也不深刻,但是会关注自己是否能够获奖。

社会性发展。在心理学上,3—4岁的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如幼儿会产生与成人不合作的行为,“不”字会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但当幼儿从家庭生活转移到幼儿园生活后,幼儿交往的对象从主要是家长转变为幼儿教师与同班同学。教师在幼儿心中的权威会超过家长,幼儿对教师会处于一种无原则的服从阶段。因此,教师应在助人、合作、分享等方面引导幼儿,教他们学会自我服务,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第一反抗期”。此外,小班幼儿正处于秩序敏感期,这个阶段是建立规则最好的阶段。教师应指导幼儿建立起规则意识。

(二)小班幼儿的管理要点

1.新生入园的管理

新生入园是小班班级管理的首要大事。幼儿离开父母和家庭进入幼儿园班级,对于幼儿及其家庭成员而言不亚于第一次断乳,幼儿及其家庭成员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幼儿及其家庭成员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家访或新生家长会。教师通过发放幼儿园简介、幼儿园作息时间表、新生入园家长须知等,提前帮助家长对幼儿做好幼儿入园前的适应性训练,如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同时,教师把班级管理团队、班级管理的构想等向家长进行介绍,在最大程度上取得新生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支持。(www.xing528.com)

正式入园前的适应。在正式开学前,幼儿园可以组织1—2天的幼儿园适应日,请家长带幼儿到幼儿园参观、玩耍,让家长及幼儿提前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及一日生活的各项要求,认识班上的新伙伴。

合理安排新生入园初期的活动。教师应认真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努力在较短时间内与幼儿建立起亲和、可以信赖的关系。幼儿的有效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教师要组织丰富的活动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安定幼儿的情绪,分散幼儿“想家、想妈妈”的注意力。

以大带小。组织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与幼儿园小班孩子一起活动,让大班孩子为小班孩子起到示范作用。小班孩子有样学样,在活动中暂时忘记对家长的思念,从而投入到班级生活中。

及时反馈幼儿在班情况。教师可通过现代化即时通信工具,把幼儿在班级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特别是幼儿表现值得表扬、肯定的地方,这一方面可以缓解家长对幼儿的担心,另一方面,家长在了解幼儿的表现后可以在家里对幼儿进行及时、正向的鼓励。家长和教师双方一致的正向鼓励可以强化幼儿的正向行为,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知识链接

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又称离别焦虑,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多出现在学龄前期。婴幼儿由于与家长分离而会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分离焦虑的过程表现是:

反抗。表现在家长把幼儿送到班上准备离开时,幼儿会紧紧抱住家长不让家长离开,或者大哭、大闹。

失望。当确认家长已离开后,幼儿或是低声哭泣,或是情绪低落不理睬他人,或是发呆、反应迟钝。

超脱。受到班级环境的影响,幼儿开始参与班级活动,能执行教师的要求,但是在这期间如果见到亲人,还是会表现出悲伤的情绪。

2.小班幼儿的日常管理

小班幼儿在进入班级前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一个家庭对幼儿日常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一样,因此,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对小班幼儿最重要的一项管理任务就是开展常规教育,帮助幼儿树立规矩意识,形成良好的规范。

①生活常规管理。生活常规教育包括来园活动、盥洗活动、进餐饮水活动、午睡活动、离园活动等常规要求(见表6-2)。

②教育常规管理。教育常规管理包括教学活动管理、游戏活动管理等(见表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