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小班》评价,全面发展

《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小班》评价,全面发展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程的评价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通过观察幼儿真实的生活和游戏情境,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注重评价过程,以此来帮助教师进一步诊断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小班》评价,全面发展

一、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

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要素以及实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以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为修正、完善课程乃至推广课程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本课程的评价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通过观察幼儿真实的生活和游戏情境,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注重评价过程,以此来帮助教师进一步诊断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评价的原则

1.课程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养成性原则、诊断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在对教师评价、幼儿评价、环境评价、教材评价的同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通过评价促进课程的发展、幼儿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目标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本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应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文件的精神和原则相一致,通过正确的目标导向,以评价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养成性原则:我园养成教育课程有专项的养成教育年龄目标、主题目标、活动目标,也有养成教育的专项评价,目的就是促进课程目标的落地,让养成教育的成果更加凸显。

诊断性原则:课程评价具有诊断、调整、选择、推广课程的作用,课程评价应对课程内容、活动方案、组织、实施等进行诊断指导,看它们是否符合课程目标精神,审视课程组织、实施、评价在方法与价值取向上是否相互一致。对课程的价值进行判断的主体不能限于幼儿园几个人或一个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幼儿园教师、办公室人员、家长、幼儿、社区人员都是幼儿园评价的主体,评价过程应当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2.幼儿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涉及幼儿的学习情况水平的课程评价时应特别注意:第一,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第二,应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心;第三,要注意多渠道、多方面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加以分析:第四,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使幼儿感到自然;第五,除了用作课程设计和课程改进之外,要慎用评价结果。与家长沟通时应考虑怎样才能有利于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特别注意不要伤害到家长的教育热情和对孩子的信心。

三、课程评价的方法(www.xing528.com)

1.评价方法立体

我园的课程评价方法具有立体性的特点。评价方案中设计了以管理者、教师、家长、幼儿等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鼓励教师采用观察、谈话、幼儿表征、作品分析、常态教育评价、白描相册等方法,全面进行课程评价和幼儿发展评价。

2.评价量表多元

评价方案设计了富有园本特色的六类评价量表,分别是:①教师反思类评价量表——引领教师对课程实施做全面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②幼儿作品分析类评价量表——引领教师通过解读幼儿的美术作品,分析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主题的经验;③幼儿游戏观察记录表——包括幼儿园常见的七类游戏区域,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中,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解读和评价;④养成教育专项评价表——将养成教育的关键经验和年龄目标融入评价标准中,对幼儿的养成情况进行专项评价;⑤家长评价表——此类评价表为家长使用,家长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和重要合作伙伴,引导家长对课程主题、特色主题楼层联动区域游戏、日常观察等方面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既促进了家长对课程的理解,又能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⑥幼儿自评互评表——此类评价表为幼儿使用,幼儿是课程的主人,引领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发展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形成自我意识,形成自主自信的良好品质

四、课程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的评价由园长、园长助理、教研组长、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完成。

2.通过培训教师和家长,认真学习评价标准、方法和量表,为评价做好准备。

3.采取自然观察法、情景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常态教育评价法等,对课程实施质量以及幼儿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4.在评价过程中和评价之后,根据幼儿现场表现和发展水平,对照评价标准写出评价意见及反馈意见。

5.根据评价情况,全面分析课程和幼儿的发展状况,找出切入点,调整课程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促进课程和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