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如何进行管理与指导的优化策略

家长如何进行管理与指导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园长要把家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每学期园务计划中全面考虑安排,并要求幼儿园的班级保教计划中包括家长工作的内容,从而把家长工作置于与保教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针对家长工作普遍薄弱的实际情况,制订并改进工作计划。要使全园家长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层层落实,建立切合实际的家长工作程序化管理体系。应明确规定各项家长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确定有关负责人及完成工作的时间期限。

家长如何进行管理与指导的优化策略

(一)认识到位,明确幼儿园家长工作管理的意义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家庭是人们生活及培养人的最初场所,它肩负着其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使命,承担着育儿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影响孩子的人格,父母的教养方法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幼儿园应充分重视家长工作,要注意提高全体保教人员及全园职工对做好家长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牢记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培养家园共育意识。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幼儿园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专家指导、主题辩论、案例研讨等形式,加强教师的家园共育观念,使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在尊重家长的同时,幼儿园应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同样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成长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自己与教师配合所产生的巨大效应,增强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成就感,进一步培养他们家园合作的能力,为家长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家长工作的计划性

幼儿园要加强家长工作的计划性。园长要把家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每学期园务计划中全面考虑安排,并要求幼儿园的班级保教计划中包括家长工作的内容,从而把家长工作置于与保教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针对家长工作普遍薄弱的实际情况,制订并改进工作计划。如当前迫切需要引导保教人员在处理好与家长关系的同时,提高有关家教知识的专业素养。家长工作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要注意不断提高家长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三)注重制度建设,健全家长工作管理体系

要使家长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必须健全家长工作管理体系。首先要成立家长工作组织机构,园长全面统筹,专人负责具体运作;其次制定学年、学期家长工作计划,各平行班组长应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工作目标;最后再由各班级班主任结合本班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本班家长工作的具体措施。要使全园家长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层层落实,建立切合实际的家长工作程序化管理体系。在健全家长工作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要保证家长工作得以落实,必须进一步完善家长工作制度,以条文的形式将工作要求固定下来,使之被纳入科学规范的管理轨道

家长工作制度包括:全园家长会和分班家长会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日常性家园联系制度、家访制度,以及家长委员会的职责与制度等。应明确规定各项家长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确定有关负责人及完成工作的时间期限。对制度的执行要有统一的布置和检查,并注意总结评比等,通过制度的执行,实现对家长工作予以有效控制和管理。

(四)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

1.充分整合家长资源,开展义务助教活动

幼儿园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在更新“教育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家庭、社区等密切合作、共享资源,办更加开放的社会化的幼儿教育,以促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如:邀请当医生的妈妈到幼儿园指导幼儿开展医院区角游戏;邀请当交警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交通规则;与在邮局工作的家长联系,组织幼儿到邮局参观;组织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参与幼儿课程计划的制定等。家长通过参加助教活动,一方面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另一方面能更多地进行亲子互动,增强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幼儿园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2.积极倡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发挥其主观能动性(www.xing528.com)

幼儿园层面可成立家园联合教育理事会,制定相关章程、研究人员组成、探讨工作方式等。完善幼儿园班级层面的家委会组成人员与工作内容、形式。保证家园交流渠道畅通,协调家园教育的一致性。组织家长发挥专长优势,开展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活动。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宣传家庭知识,满足家长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需要,当然也包括向幼儿园反馈家长的意见、参与幼儿园教育决策与监督等。

(五)本着服务家长的原则,多样化地与家长互动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家长配合的基础上。要想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应认识到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并不是“教育家长”,也不纯粹是“指导家长”,而是“服务家长”。因此,幼儿园应本着为家长服务、促进家园共育的宗旨,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服务意识。

1.以园长为龙头,开展园长接待日活动

园长在每个月抽一天时间,专门接待家长,听取家长意见,包括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及设施设备使用的意见和建议、对班级老师的看法、优化幼儿园教育环境等问题。通过开展园长接待日活动,加强园领导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使园领导及教师了解家长的想法。这一方面为家长工作的有关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另一方面加强了园方与家长的联系,大大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幼儿园教师做出了榜样,使其更加重视家长工作。

2.深入了解家长困惑,开展多种形式的育儿知识培训与咨询

每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发展都是相当重视的,教师应深入家长中了解他们的困惑。例如,在学期初,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他们最关心的若干问题,并进行整理归类;同时开展针对性的育儿培训与咨询,如专题讲座、宣传栏、现场咨询、电话咨询、小型家长座谈会等,使家长的育儿观在思想碰撞的基础上得以提升。

3.合理安排时间,有机结合集体式与个别式家长工作

幼儿园要服务于家长,就要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实际困难。对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入园和老师进行沟通的家长,可以采取家访、电话访问、微信、QQ等多种沟通方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时有机结合集体式与个别式家长工作,使每次活动都能达到成效。对于需要全体家长共同参与的全班性的大事件(学期初、学期末家长会),可以召开全班的家长会或全园的家长会,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辅导。

教师在尊重家长隐私的前提下,建立班级家长档案,组建家长活动小组。教师要统计家长基本情况、家长的教育观念、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情况等,充分分析家长的教育行为,了解到家长的需要,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将家长分为不同的活动小组,实施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策略(祖辈家长、高学历家长、低学历家长、离异家长、保姆等相关人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组别的家长开展活动。当然,各组之间的活动也可以分开或交融,如其他组的家长对开展活动的内容感兴趣,教师也欢迎他们参加。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大个别交谈的密度,另一方面又可控制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