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进行职业准备指导

如何进行职业准备指导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准备指导是家庭、学校、用人单位职业指导的中心内容。职业准备指导的内容十分广泛,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生理素质的准备生理素质是指个体所具备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性。职业指导着重从适应职业的角度来研究个体心理素质的形成、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以指导个体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心理素质。此外,职业指导帮助个体正视社会现实,正确对待挫折。

如何进行职业准备指导

职业准备指导是家庭、学校、用人单位职业指导的中心内容。个体适应职业和胜任职业的任何素质都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准备职业的指导就是培养人的职业素质的指导。

职业准备指导的内容十分广泛,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生理素质的准备

生理素质是指个体所具备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性。主要是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运动器官的特性。如身高、体重、胸围、视力肺活量、爆发力、速度、耐力、反应的敏捷程度、动作的柔韧性与协调性、骨骼与肌肉以及各器官与各系统的运动状况等。生理素质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不少职业对从业者的生理素质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在国外的求职择业著作里,都有大量的篇幅讲健美体育运动,目的是提高和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既是适应职业活动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精神的反映。它直接影响求职的成功率,因为任何用人单位都不会愿意录用一个弱不禁风体弱多病的人。

生理素质的准备主要通过体育锻炼。首先,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肌功能。经常参加一些耐力性的运动,如越野跑、游泳滑冰、登山及球类活动,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都可以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其次,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能使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提高,反应灵活、迅速、准确、协调,并且持久力强。此外,体育锻炼对促进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均有良好效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提高健康水平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二)心理素质的准备

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意志、情感、态度、兴趣方面的特性,这是从事任何职业都不可缺少的。职业指导着重从适应职业的角度来研究个体心理素质的形成、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以指导个体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心理素质。属于这方面的内容有职业兴趣的培养,意志品质的锻炼、良好性格的塑造,以及认识、记忆、思维品质的训练等。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手段也十分丰富。这里仅就保持健康心理和提高健康水平问题做些阐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就业竞争也愈加激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面对挫折常会引起焦虑,以至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因此需要培养较高的心理素质。然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去锻炼。一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能正确地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冷静而稳妥地处理事情,同时也能心胸开阔、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确立合适的职业目标。在选择职业过程中,有些挫折常是因为不切实际的成就欲望导致的,职业指导要帮助个体保持适当的抱负水准,把目标确立在自身能力所及的范围内。

第三,不盲目地与人攀比。每个人精力不同,各自优势不同,如果盲目地处处与他人攀比,有可能因以自己的劣势去同他人的优势竞争而遭失败。

第四,扩大交往。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从中得到启发、疏导和帮助。通过交往还可以开阔心胸,增进理解,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感。此外,职业指导帮助个体正视社会现实,正确对待挫折。开展多方面的娱乐活动对维护心理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

(三)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准备(www.xing528.com)

知识与能力素质主要指特定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及其水平的要求。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的要求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就像同样的物质基础,由于结构不同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属性一样,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很难在职业岗位上有所建树。知识结构奥妙无穷,千变万化,不同的职业或同一职业的不同层次,对人的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不同。但无论其相互间差异有多大,在其结构上都有着普遍性的要求:基础知识要宽厚,专业知识要精深,即所谓“T”形人才一个人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必须学习和掌握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有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掌握一些人文科学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关心国内外经济发展动态,不断充实自己。其次要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和实践性经验,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书本上的知识也难于掌握,更难于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关于能力结构我们将在有关章节专门讨论,这里谈谈职业指导者应十分注意的职业能力与知识的关系问题。

职业能力不同于专业知识,也不同于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是人类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职业技能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熟练的操作方式。在交往和受教育的过程中,人们掌握人类现存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它不仅影响掌握知识的速度、程度,也影响对知识的运用。同时,能力的发展要借助于知识,一般说,一个人的专业知识越丰富,他的相应的职业能力水平也越高。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会有很高的能力水平。但是并不能因为能力与知识关系密切就把二者混为一谈。能力与知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二者存在的形式不同。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一定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部是表现为静态,因而是一种相对恒定的东西。而能力的发展则呈现为动态的过程,并且远比知识的获得要慢。一般说,知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能力并不总是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了一定年龄,还会出现随年龄的增加而某些能力减退的现象。

其次,它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占的地位不同。知识是职业活动的基础,能力是完成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把整个职业活动比喻成一条线段,那么,知识只是作为起点的一个端点,而能力则体现在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活动的“线段”而进行。失去能力,知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其三,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不是同步的。有的人能“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有的人则不能;有的人知识掌握不太好,但思路开阔、反应敏捷,能力发展水平较高,有的人知识掌握较多,但应用能力较差,即所谓“高分低能”现象。不同个体之间能力发展与知识的掌握并不总是同步的,有的人能力的发展先于知识的掌握,有的人知识的掌握先于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掌握知识而发展能力。

其四,在某些情况下,能力和知识还会发生冲突。人们在研究科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竟是一些“学识浅陋”、“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搞出来的?为什么创造能力与知识的拥有量不成正比呢?美国学者霍兰·阿斯逊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得出结论:在学院获得好成绩与以后的工作能力或工作成果联系不大。在某些学院,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与其创造能力成反比。心理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旧知识的干扰作用使得头脑难于想象出新颖独创的见解,一些虚妄的知识会成为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人所做出的贡献并不是在他们所受训练的领域之内。

由此可见,把知识与能力截然分开或混为一谈,在理论上是行不通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懂得这一点,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有目的地指导人们发展某方面的职业能力,对他们适应职业、适应社会以及求职成功是十分必要的。

(四)思想素质的准备

思想素质是指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要求。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其中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有所建树的必要条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代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现代的思想观念,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协作观念等,而不仅仅从智力因素来考虑。因为一个人在职业岗位上的活动效率及其创造力不仅取决于知识与能力,也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信念意志品质。因此,思想素质是职业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

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通过认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的途径,帮助个体掌握科学的理论体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并在实践中使之得到巩固。

除以上四个方面以外,适应职业资格制度化的趋势还应包括职业资格准备的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职业准备的指导并不是要职业指导者教给个体具体的科学知识和职业技术,那是各门具体学科的任务。职业指导的任务是在分析现代社会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指出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各类素质,每一类素质在职业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获得这一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使个体在准备职业的过程中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