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50—1966年中国边疆移民与《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印证

1950—1966年中国边疆移民与《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印证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国瑜先生认为:中国历史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中有政权的统一与分裂,也有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但不论政权分合、民族差异都不能改变其作为一个统一体的整体性。从共和国十七年西北、东北、西南边疆移民的具体情况来看,各地移民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进而带有不同的特点。总之,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适用于古代中国,也适用于近现代中国,适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

1950—1966年中国边疆移民与《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印证

方国瑜先生认为:中国历史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中有政权的统一与分裂,也有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但不论政权分合、民族差异都不能改变其作为一个统一体的整体性。共和国十七年的移民历史就体现了这种整体性,受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有许多普遍的特征,例如人口成规模集体迁移,以计划型指令性迁移为主,与区域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布局相关,边疆移民成为大趋势等。

方国瑜先生同时指出:在中国领域之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地各族都有具体情况,因此多样性和复杂性是突出的。从共和国十七年西北、东北、西南边疆移民的具体情况来看,各地移民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进而带有不同的特点。1950 — 1966年的云南移民,就有很多独特之处,一方面是在内地省份和沿海城市精简城镇人口中小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大量社会青年无法安置的时期,云南各行各业却存在基本从业人员不足,且本省劳动力无法解决需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共和国十七年的云南移民与其他边疆地区的人口迁移也不尽相同,独具特色:东北、西北农垦以军队建制建立,云南农垦却走了一条“非军垦之路”;与东北和西北边疆轰轰烈烈的人口迁移相比,云南的工农业移民是相对较少的,但是,迁入云南的移民却包罗了各行各业、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员。

方国瑜先生进一步指出:不平衡是整体之下的不平衡,独特性并不能掩盖整体性,仅仅比较个性特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考察各类社会现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1950 — 1966年中的人口迁移受当时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而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使其区别于共和国其他阶段的人口迁移,既不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轰轰烈烈、串联式,而又短暂的边疆移民,也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后以牟利为主要目的的经商务工自流人口。边疆移民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这些边疆移民可以用“支援边疆建设”一词来形容和概括,“支边”是普遍现象,但是“支援边疆”大旗下的历次人口迁移都各自不同,不同区域的“支边”人群也很不一样;而当我们去认真深入地分析这些现象与不同,总结个性与特征的时候,就会发现“支边”的背后隐含着“援内”的意义和本质,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十七年共和国史的整体,“支边”和“援内”就是这么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互动最终带来了边疆和内地各方面的交流融合,并产生持续性的影响。(www.xing528.com)

总之,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适用于古代中国,也适用于近现代中国,适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