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纳入规划,重点支持-优化

纳入规划,重点支持-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十一五规划”期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定位在“普九”和“扫盲”上,也就是说,在此期间的教育发展主要是一种外延式的、追求数量的社会变迁过程。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将民族文化课程建设纳入“十二五”期间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作为教育与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予以重点支持。

纳入规划,重点支持-优化

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中,首先将“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作为人口较少民族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和困难之一,指出这些民族“教育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普遍较低,平均文盲率为42.3%,有9个民族文盲率超过50%”,进而提出教育发展任务是“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决定采取政策措施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具体即是:“将人口较少民族所在乡镇寄宿制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优先纳入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重点安排。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逐步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十一五规划”期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定位在“普九”和“扫盲”上,也就是说,在此期间的教育发展主要是一种外延式的、追求数量的社会变迁过程。经过5年的努力,这两个目标基本能够实现。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应该定位在巩固“普九”和“扫盲”成果、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这两个目标上来,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过渡,在此期间的教育发展主要应该是一种内涵式的、追求质量的社会变迁过程。“上好学”就必然要求优化学校教育,而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www.xing528.com)

人口较少民族的基本特点,除了人口数量特别少、居住分散且基本分布在边境一带、相对贫困问题突出以外,还有文化核心区范围较小,存续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自身能力较弱,进而导致其社会较为脆弱,在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等强有力的外部力量的冲击下,其社会崩解的风险较大。正是出于对这种现实情况的考虑,民族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才不断为人们所认识。民族文化课程是连接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中枢机制,再加上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培养人口较少民族下一代的社会活动,而且还是引发和推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将民族文化课程建设纳入“十二五”期间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作为教育与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予以重点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