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汉子的汉唐风情——探寻茹桂《砚边絮语》

西北汉子的汉唐风情——探寻茹桂《砚边絮语》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砚边絮语》的作者茹桂的苦学精神也深深感动了我。这就是新一代西北书画家茹桂对艺术追求的行与思。西安曾是我国大汉和盛唐的首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汉唐的大气和沧桑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所在,西北人继续这种雄风,在其为学为艺上,也体现了这种雄强的精神。茹桂是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工作,著有《书法十讲》、《茹桂书法教学手记》等书,对书法艺术有精辟见解。

西北汉子的汉唐风情——探寻茹桂《砚边絮语》

每读西北作家的作品和书画家的作品,都有一种沉郁沧桑感,常为西北文人刻苦向学的精神所感动。记得一九九二年春我在中国新闻学院学习时,有一位西安同学每天早晨都到草地刻苦读书,他勤学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砚边絮语》的作者茹桂的苦学精神也深深感动了我。

茹桂在《自序》中说:“我备课、作画、写字、爬格子都是在十二平方米左右的斋室内一张桌案上完成的”。他在《苦乐斋记》一文中说:“我渐渐明白原来艺术事业是上帝为愚妄的痴情者安排的苦差使”、“苦是追求的全过程,乐是对苦难的征服”、“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谱成人生命运的旋律,而真正的艺术也就是在这种阵痛与欢欣中诞生”、“惟其如此,艺术家较常人更寂寞、更需要寂寞,也更善待寂寞。因为寂寞既介乎苦乐之间,又架起了苦与乐的桥梁,感情在寂寞中升华,创造力在寂寞中凝聚,吹吹打打、嗡嗡嘤嘤无异于艺术生命夭折的丧钟”。这就是新一代西北书画家茹桂对艺术追求的行与思。从这些言谈中,我也得到启示,我甘愿苦斗三十年,寂寞三十年,默默耕耘,以祈取得书法艺术一点成绩。我曾被西安著名书法家卫俊秀为书法艺术而终身苦斗的精神所感动,抄读过卫俊秀的日记,好像吃了滋补药,强身壮体益精神。书中有一篇文章题为《卫老的启示》,文中说:“在真正的艺术家面前是没有什么灾难可言的,任何灾难都可以转化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西安曾是我国大汉和盛唐的首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汉唐的大气和沧桑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所在,西北人继续这种雄风,在其为学为艺上,也体现了这种雄强的精神。

茹桂是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工作,著有《书法十讲》、《茹桂书法教学手记》等书,对书法艺术有精辟见解。读其文,也有一种汉唐大气感,其大气象,如观黄河壶口大瀑布,气象万千,如他在《笔情·乐韵·诗魂》一文中说:“在这个艺术天地里,书家尽可以‘任情恣性’(蔡邕),‘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张怀瓘),‘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孙过庭),从心所欲,蹈乎大方而不逾规矩。使主体意识得以充分发挥,让生命之力自由高蹈。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主体内宇宙的喜怒哀乐,怨恨思慕,作为精神尺度,全然消融在字形的体势形态和线条的运动变化之中,直追天地造化之机运而为极致,积淀为更宽广而丰富的意蕴和强烈的感情,谱写出伟大的生命之歌”“就在这单纯、简洁、凝练的抽象形式中,各个结构单位之间互相照应、顾盼、向背、避就、映带;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长短、正斜、曲直、燥润,及其搭配组合的疏密、聚散、虚实、开合;用笔的刚柔吐纳、收纵擒放、垂缩顺逆、断连疾涩等造型技巧,构成了错落多姿又和谐统一的矛盾图。这其中无不透射着书法家的审美体验与抒情个性,是书法家在‘情发于中’而‘不得不发’的状态下对人生的咏叹。”“书法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诗意的线条化。”“用单纯的水墨,幻化成宇宙万物的色相;借助线条的变化运动,飞转旋折,体现出万般风流。”这样的为文,洋洋洒洒,一泻千里,令人读之仿佛听到大漠汉唐旌旗迎风猎猎作响。(www.xing528.com)

2006年5月7日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