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信支付在线下解决方案: 互联网支付案例

微信支付在线下解决方案: 互联网支付案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8月,微信5.0上线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在早期确定了4个发展方向:社交、线上、线下、海外。其中微信支付最大的难点在线下。同年9月22日唯品会也入驻微信支付。安全一直是微信支付推出后的劣势,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都以安全为借口进行封杀。招募商户:2013年12月份,微信开始招募商户,其中包括综合B2C商城、垂直B2C商城和品牌商,支付费率最低0.6%,要求保证金5万元。

微信支付在线下解决方案: 互联网支付案例

2013年8月,微信5.0上线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在早期确定了4个发展方向:社交、线上、线下、海外。其中微信支付最大的难点在线下。由于腾讯自身多年的社交属性,微信在商家资源、行业专业性和商务能力上有着天然的短板。基于这些,微信在策略上做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1.拓展场景

微信虽然坐拥3亿用户,但大部分用户还停留在只是使用社交工具的状态。在用户的使用场景方面,微信做了非常全面的市场拓展。

(1)出行场景:2013年8月底,摇摇招车接入微信支付。

(2)零售场景:2013年8月,微信与友宝售货机合作,在天津开启微信支付,同年10月,在北京也推出了类似服务。

(3)电商场景:除了腾讯系的易迅网开通之时入驻外,聚美优品在2013年9月16日接入微信支付。同年9月22日唯品会也入驻微信支付。

(4)线下路演:2013年10月10日,腾讯旗下的支付平台财付通在广州启动微信支付的街头路演,在正佳广场、天河城、中华广场等重点商圈,用户可以体验微支付扫码购物。

(5)安全场景:与PICC合作,解决安全问题。安全一直是微信支付推出后的劣势,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都以安全为借口进行封杀。与PICC合作后,微信推出全额赔付保障,承诺“你敢付,我敢赔”,解决了消费者心理上的不安全问题。

(6)购物中心:2013年10月24日,微信与新世界百货合作,开启商户合作拓展。

(7)招募商户:2013年12月份,微信开始招募商户,其中包括综合B2C商城、垂直B2C商城和品牌商,支付费率最低0.6%,要求保证金5万元。在2014年3月,保证金又降至2万元,同年9月,微信取消保证金。

这些场景的成功拓展让微信支付有了较好的开局,从用户熟悉的营销活动到安全保险的推出,再到商户的招募,微信支付的2013年一直在打造自己的基础。冷启动中真正的破冰则是微信红包的出奇制胜。(www.xing528.com)

2014年的春节,“微信红包”的上线让微信支付在冷启动阶段成功破冰。每年春节前后,腾讯的深圳总部都会发大量的红包慰问员工,叫作“开工利是”。微信红包的第一个版本其实就是团队做出来内测,让老板们过年发红包用的,并没有正式发布在微信平台上。结果内部员工对外分享之后,微信红包就导致了病毒式的传播。整个春节期间,超800万用户使用了测试版的红包,超过4 000万个红包被领取。事后马化腾把微信红包称为“社交金融游戏”。因为微信红包属于社交性的金融游戏,自带金融属性和游戏功能,所以才会造成具有如此深度和广度的传播。仅一年后,微信红包在2015年的除夕登上了春晚舞台,真正来了次全民抢红包,从此中国无人不知微信红包。这一战也逆转了支付宝原有的竞争优势。

2.结合双边优势,发挥微信主场

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与线下业务结合是传统商家转型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在用户价值上前面已经介绍过微信支付在O2O中的定位。而发展业务的关键,在于双方共同发挥优势,达到共赢。

但有些事是微信不可能做到的。首先是实物体验。用户在线上无法真实地触摸商品,也无法知道它的材质如何,对商品无法形成真实的感受。其次是服务体验。在线上能享受到的服务当时可能就只是通过聊天工具与卖家聊天,问什么回答什么。而在线下进入一家门店的时候,我们在里面享受到的是更具亲和力的服务,导购会问我们需要什么,并且给我们介绍商品,可能还会根据我们当时的心情状态推荐合适的商品,这种服务是线上没有办法提供的。最后是社交体验。其实,线下的购物才会有更好的社交体验。因为我们去购物的时候,往往是和闺密、男(女)朋友一起逛街,可以感受到大家互相讨论、撒娇打趣等愉悦体验。

所以不论线上、线下,它们都有一些特性是对方取代不了的。上面也有提到,当时的传统行业对互联网是陌生的,对用户是没概念的,所以会更希望去了解用户,和用户产生互动,并产生长久的联系。微信选择在其中做一个桥梁,连接企业和用户,让商业成为自己的主场。

3.开放微信生态,补足能力短板

如果微信支付团队要给一家大型的购物中心提供支付解决方案,需要单独成立一个团队去深入了解购物中心行业的全产业链,了解产业从最上游到最下游运作过程中所有的问题、痛点和潜规则,之后才能设计出一个合适的支付方案。但微信做一个行业还好,而国内线下有如此多的行业,每个行业还有各自的区域性特点。所以面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微信支付团队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些个性化的问题。

这种境遇下,微信支付唯一的选择就是开放一切接口给第三方,只做平台,并作为平台方着力营造一种“开放共赢的生态”。于是微信变成了一个连接器。连接了信息、社交关系,还有用户的钱包。商家有了这个连接器,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商家能力不足时,还有每个行业的第三方,也就是各种软件开发商、服务商、系统集成商。他们有这个能力去利用微信这个连接器,把它做成符合各个行业需求的系统和解决方案。最终,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商户的痛点都可以通过微信和第三方,打造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微信支付从2013年8月发布到现在,几乎改变了每个人的支付习惯,中国也成了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只带手机就出门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