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毕业生进军电台:广播事业发展背后的助推者

大学毕业生进军电台:广播事业发展背后的助推者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北京大学校长胡适表示同情但又劝学生不要荒废学业,教授们则是支持声援。郭耀华老人同平津战役纪念馆采访人员合影中共中央组织部举办华北各大学毕业生暑期学习团,供给食宿。大典的广场扩音是电台技术人员安排布置的。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也是国家机关广播事业局。对我们来说,我们都是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很说得来,他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实际工作得到很大提高。

大学毕业生进军电台:广播事业发展背后的助推者

1947年5月20日全国性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还有北平学生声援浙江大学“于子三事件”罢课,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大游行,抗议杀害东北请愿同学(七五事件)等,那时学生运动很多。对此,北京大学校长胡适表示同情但又劝学生不要荒废学业,教授们则是支持声援。种种事件,激发的是愤怒、罢课、游行。一次次的罢课游行,差不多每个学期都会有,我是积极响应并参加的。

1948年东北解放后,解放军入关南下,迅速包围平津。1948年11月17日是北京大学60周年纪念日,我们正在筹备庆祝,城内却突然紧张起来。城外有了解放军,城门也关了。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傅作义独守北平,外无援兵,在国内形势和多方力量的影响下,1月30日接受解放军提出的条件,部队开出城外等待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4月,我们全班同学到东北参观,受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局的接待。我们先后到沈阳、抚顺鞍山、哈尔滨和镜泊湖参观发电厂、水电厂、钢铁厂、煤矿和其他各种工业。见到许多大型工业设备没有了,工人告诉我们,是被苏联红军拆走的。这在我头脑里留下许多疑问。问起过去和现在,工人们会兴高采烈地叙说,显出东北解放后工人们的干劲。

参观回来以后,按照惯例要为同学们寻找毕业后的工作。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到各个机关厂矿,探询是否招聘工作人员。奇怪的是各小组所到单位都是同样的回答:“你们多少人,都来吧,我们欢迎。”大家很高兴毕业就有工作,可又怀疑这可能吗。

郭耀华老人同平津战役纪念馆采访人员合影

中共中央组织部举办华北各大学毕业生暑期学习团,供给食宿。我报名参加了,并于1949年7月8日搬到学习团培训地清华大学。学习团的负责人是冯乃超和龚子荣。那时正好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大家就以这篇文章为教材进行学习。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和另外五个人被叫到办公室,告诉我们分配到广播电台工作。有一位清华外语系的同学提出不愿去那里,工作人员同意他的要求另作分配。工作人员交给我一包东西,说是我们的档案,要我报到时交给单位。眼看着有些单位开来汽车,不断把人接走,我们却无消息,只好自行到市里去电台报到。到了电台,接待我们的是负责事务的李伍和负责技术的陆亘一,他俩对我们表示欢迎,告诉我们若有私事先办私事,然后再来上班。

1949年8月15日,我到北京市西长安街新华广播电台报到上班,开始了步入社会的第一步。这里原是旧政府的北平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接收了这里,留用了原有的人员。电台的新闻采访编辑和播音员播音在市内,向外播送的发射台在郊区双桥。

我报到后,坐车去了东郊双桥广播发射台。每天的新闻和宣传材料由播音员播报,经过地下电缆传送到这里,再播放出去。每天早晨和晚上两次播音。上午9点开始还有一小时的记录新闻广播。记录新闻是以每分钟120字的慢速度读文稿。那时全国交通不便,报纸不能及时送到基层,广播成为主要的宣传工具。各地都设有收音员,负责收听电台广播和抄收记录新闻。(www.xing528.com)

广播发射台是一个机要单位,四周装有电网,门口有持枪的解放军站岗。我们来这主要是负责机房值班。我们是薪金制,每月工资125公斤小米,按照发工资前一天的米价折合成人民币发给我们。

1949年10月1日是举行开国大典的日子,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前。开国大典由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主持。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然后他按动电钮,升起五星红旗,鸣放礼炮28响。接着,广场阅兵开始,由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朱德总司令检阅部队。大典的广场扩音是电台技术人员安排布置的。这一天,我在机房值班,没能参加盛典。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也是国家机关广播事业局。对内局台不分,对外是两个单位,门口挂两块牌子。从1949年12月5日起,每日广播开始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呼号播音,停止使用新华广播电台呼号。

1949年11月9日我们得到指示,要求播完记录新闻后继续播音,播送的只是音乐。我们不免有些疑问,不知道为什么。到了第二天才知道,是为两航(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央航空运输有限公司)起义飞机播送导航信号。在发射台工作时,领导我们的是刘工程师,他是上海交大毕业的,1947年去了解放区。对我们来说,我们都是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很说得来,他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实际工作得到很大提高。

我在北平读书这些年,是伴随着罢课、游行、学生运动过来的,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我听到见到的诸多事情,对我有很大影响,使我逐步受到教育,成为一个进步青年。

附记:

偶然得知郭耀华老人作为新华广播电台工作人员,见证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于是我们来到郭老家。经过了解,郭老由于开国大典之时在机房值班,未能亲眼见证此次盛典。虽然有些遗憾,但是郭老很热情地给我们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学生成长为进步青年的经历。从青年进步学生的角度来看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对我们这本书也是一个新颖的题材……郭老今年(2019)97岁了,虽然腿脚不便,但思维清晰,回忆起自己的经历能够娓娓道来。老人家还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且至今笔耕不辍,在写一些回忆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