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者视角:改善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学习者视角:改善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澳大利亚学者David Clark发起的学习者视角研究可以为改善教研活动效果提供一个新视角与思路,即通过收集与分析来自学生的“声音”揭示教学问题、寻找教学策略,最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见,对学生“声音”的关注不仅可以找到教研活动的问题,而且指向有效教学。目前,课堂中关于学生的声音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声思维、学习活动表现、学生对课堂教学与教师的理解等。

学习者视角:改善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教研活动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提到教研活动的不足或困境,常常有这样的评价:教研活动常常只是对教师与教学的一般性评价,甚至在网上还出现了“评课常用语句”,这样的评课缺乏对教学情境生动性的关注,使研讨因缺乏必要的聚焦而出现全面化与散点化,自然对课堂上真实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缺乏持续的探索,其对于改进教学的功效也就非常有限。

而教学情境的生动性常常与学生的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教师教的评价离不开对学生学的关注。由澳大利亚学者David Clark发起的学习者视角研究(Learner's Perspective Study,LPS)可以为改善教研活动效果提供一个新视角与思路,即通过收集与分析来自学生的“声音”揭示教学问题、寻找教学策略,最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可以在以下三个阶段关注学生的“声音”:第一个阶段是在教学前,教师预测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以及在学习新内容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或困惑,在此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第二个阶段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收集来自学生的“声音”,为调整教学提供依据;第三个阶段是在教学后,通过反馈性练习收集学生的“声音”,为后一节课的设计提供基础。可见,对学生“声音”的关注不仅可以找到教研活动的问题,而且指向有效教学。所以这将使教学与教研紧密结合,并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主题教研不是一个教师的行为,它是在一定目标之下由多位教师乃至外来研究者一起参与的教学研究活动。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教师追求的教学有效性也应以学生学习是否有效为依据。只有这样的目标定位,才能使研讨具有针对性,也才能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而只有收集到足够多的来自学生的信息,才能引发从学科知识、教学、学习等多角度出发的值得探讨的问题。(www.xing528.com)

目前,课堂中关于学生的声音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声思维、学习活动表现、学生对课堂教学与教师的理解等。关注学生的教研活动应做到:①能够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不同于让学生个别回答的信息反馈渠道,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将其归纳整理和比较分析。②为学生深入、独立地思考提供了机会。课堂中,切忌“热闹”表象下学生思维的“肤浅”,更应提倡“寂静”氛围下学生“火热地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