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鲁班归来》:重拾敬意,振奋心灵

评《鲁班归来》:重拾敬意,振奋心灵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话说鲁班皱眉头——别具匠心。如今,高端木工严重断层,是否会让鲁班再皱眉头呢?这是木匠这一行的悲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悲哀。有人认为,这中间最重要的是观念问题,日本对中国传去的东西,从语言到建筑大多心怀敬意,尽量维护原貌,没有做什么改动,存古度很高。而中国重修古建,或者如梁思成所说的“任意改观”。呼唤鲁班归来,我们需要重拾对自身历史的最大敬意!

评《鲁班归来》:重拾敬意,振奋心灵

话说鲁班皱眉头——别具匠心。如今,高端木工严重断层,是否会让鲁班再皱眉头呢?

这篇报道说到的“桃源工”,最开始,以能修缮皇宫得名,明清时期,名闻全国。如今,像程师傅这样的精细木工不多了,我们不免为古人担忧起来,当这样的“鲁班”淡出人们的视野,我泱泱华夏那些建筑的命运又将如何?

谁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宏伟建筑,多采用木石结构,非常灿烂辉煌,所以,木匠这一行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时人赞叹“偌大紫禁城,主体结构没用一根钉子”时,更难想象“叮叮当当”的斧斤敲击之声,至少响彻7000年的历史时空。在河姆渡时期,鲁班的祖先已用石制的斧头,创造出复杂的榫卯结构了。那两块木头的一凸一凹,就像一双手一样紧紧握在一起,时间越久远,握得越紧,绝对算得上木匠的高科技发明。

可是,时至今日,为数不多的几位桃源高端木工,却没有用武之地。这是木匠这一行的悲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悲哀。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经表达了一个惊人观点:“在体制机制没理顺时,我们的古建筑修缮宁可停一停。”院长说得很委婉,其实这背后,有一个潜台词,“等找到会修的人再修,不会修别瞎修”。因为,太多古建筑遭到“破坏性保护”,很多地方,哪个施工队出价低就让谁上,文物就这样被毁了。

倒是邻国日本,受中国建筑影响很深,“修旧如旧”之风甚盛,至今还活跃着一大批高端木工。尤以日本奈良市的唐招提寺为代表。这座寺,由唐代鉴真和尚主持,采用唐代建筑样式,规模之大,据说在中国国内也难得一见。其修缮,也十分讲究,“把大殿分解后,各个部件都拆下来全部编号,一一修复”。很难想象,这种专业性极高的木匠活,包给一个装修队能够完成。(www.xing528.com)

有人认为,这中间最重要的是观念问题,日本对中国传去的东西,从语言到建筑大多心怀敬意,尽量维护原貌,没有做什么改动,存古度很高。而中国重修古建,或者如梁思成所说的“任意改观”。

这时候,我们不能不说到朝鲜的一位小木匠,柳重光。1000多年前,去日本修寺庙建筑,为此成立了一家公司“金刚组”,就干修庙这一行,这一修就修了1400多年。结果,这家公司也就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司。所以,也培养了一批分工细密的木匠,手艺活极棒、作风严谨的“工匠精神”也应运而生。

一个行业的细密专业程度,必然要以庞大的数量做基础,如果我们这些高端木匠还在为自身生计发愁的话,“工匠精神”又从何谈起呢?呼唤鲁班归来,我们需要重拾对自身历史的最大敬意!

评论员 马尚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