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空间特征与意义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空间特征与意义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情况与上述两种情况都不一样。在最终的策展概念中,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被定义成了一个“集中思考”而非“集中观察”的空间,墙内出现的一切设置都是为了引发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张之洞与武汉”这个命题,而墙外的世界才是那个陈列着展品的空间。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空间特征与意义

通常当我们说到博物馆的空间时,指的其实都是博物馆的展厅,因为即便博物馆还有其他空间,公众能够接触到的也主要是展厅的区域。当空荡的展厅中出现了展览之后,原本空白的空间就会被展览塑造成一个主题性的空间,观众进入其中,就会跳出现实,进入一种叙事性的情境中来。

在传统的博物馆里,展厅空间与外部现实世界的空间会被清晰地隔离开来,这些博物馆通过高大厚实的围墙,在内部建立起一个文化的保护区,以抵抗外部现实世界的侵蚀。但随着时代演变,今天很多新的博物馆已经不再刻意筑建“围墙”,而是更愿意与现实世界保持联通,甚至直接把展览建立在现实空间之中,文化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也完全交织在了一起。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情况与上述两种情况都不一样。它虽然有着高大的围墙,但墙内并无珍贵的文物,更确切地说,墙外的世界反而才是有文物和展品的地方。从博物馆的大窗户向西望去,当年的汉阳铁厂与汉阳兵工厂,如今依然烟囱林立,演变成了汉钢(武钢的子公司)。再往大处说,整个武汉市内有大量与张之洞相关的遗址与遗产,若要参观展品,围墙之外才是更合适的地方,而墙内的空间性质是什么,承担怎样的功能,并无前例可循,的确应该重新去思考。(www.xing528.com)

在最终的策展概念中,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被定义成了一个“集中思考”而非“集中观察”的空间,墙内出现的一切设置都是为了引发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张之洞与武汉”这个命题,而墙外的世界才是那个陈列着展品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