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谨慎言辞,警惕祸从口出:祢衡与许攸之死引醒我们

谨慎言辞,警惕祸从口出:祢衡与许攸之死引醒我们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拔剑就把许攸杀了。许攸为曹操设谋,智谋当超人一等,却未能算计到自己的寿数。祢衡被孔融推荐,进朝面君,曹操待之无礼。不慎一语泄天机,祸患都从口中来。张口招祸,古已有之,至今未绝。但是,在待人处世中,谨防祸从口出,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说谨防祸从口出,就是强调说话要小心慎重,不要信口开河。谨防祸从口出,当在“随意”二字上下深功夫。

谨慎言辞,警惕祸从口出:祢衡与许攸之死引醒我们

天生嘴巴要说话。

可是,这嘴有时也给人带来麻烦。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说了不该说的话,都可能招来身心不适,严重的还会丧命。

你可能不信:吃了有毒的东西,不治殒命,理在自然,那么说错几句话,还能赔上性命?

有的。《三国演义》中就有好几位。

先看蔡邕。工允设计斩杀了董卓,暴尸于市,蔡邕伏尸大哭。王允人怒,严辞斥责:“董贼被除,是国家之大幸,你不因此高兴,反而哭尸,是什么道理?”蔡邕说:“我虽然才识不高,也知道大义与不义,怎么肯背叛国家附和国贼?只因一时感激董卓当年知遇之恩,不觉为之号哭。我也明白这是莫大罪过,请你原谅。”

这是非常情况下重要的政治立场问题,王允当然不会原谅,将蔡邕收入狱中缢死。

再看许攸。许攸先在袁绍手下做事,因袁绍不用他的谋略,就偷跑出来投拜曹操,献计取得官渡胜绩,后劝曹操放漳河水淹冀州,大获全胜,进城了,许攸扬鞭指着城门对曹操说:阿瞒,要不是我,你怎么进得了这个门?曹操听了大笑,而众将心里都愤愤不平。一天,许攸散步,碰到许褚,又对他说:若没有我,你们怎能进这个门?许褚可不像曹操那样有修养,大怒道:老子冒死血战,哪容得你来夸口?拔剑就把许攸杀了。

许攸为曹操设谋,智谋当超人一等,却未能算计到自己的寿数。

还有祢衡、杨修。祢衡被孔融推荐,进朝面君,曹操待之无礼。祢衡就挨个地把曹氏体系贬了个遍。张辽想杀他,曹操恐怕有失人望,就派他到荆州为使。刘表知道曹操想借刀杀人,又依葫芦画瓢,把他打发到黄祖那儿,终于被黄祖杀了。杨修是曹操的行军主簿,因见曹操以“鸡肋”为口令,猜知必将退兵,就叫随行军士准备归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罪问斩。

不慎一语泄天机,祸患都从口中来。张口招祸,古已有之,至今未绝。反右运动中,好多人被糊里糊涂地划到人民的对立面,尚不知道罪从何来。待供证之人数点某日某时某君有某言语之后,才恍然大悟。文革中,有一位被管制人员上街理发,因说了一句“剃毛”,当即被人扭送到军管会,扣上了“攻击× × ×”的罪名。

姑且视这些为愚昧罢。但是,在待人处世中,谨防祸从口出,还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听说过由于言语不拘,有人泄露了商业秘密,有人暴露了科技信息,有人张扬了政治内幕,有人道出了家长里短,因之带来了经商告败,谋略失策,参政流产,祸起萧墙的严重后果。

项羽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实在是出于致政敌于死地的打算,刘邦当然也嗅出了不见硝烟的火药味。刘邦对项羽说一定是有人挑拨是非才使你怀疑我的,项羽随口一句“我都是听曹无伤说的”,将曹无伤这个间谍暴露了。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把曹无伤杀了。

想那项羽绝对不会故意出卖曹无伤,就因为他言语不谨,才导致曹无伤赔了性命。

言语是一门非常讲究的学问。不要小看这些文字音符,无穷无尽的排列组合,就会形成丰富多彩的形象画面。形象既出,所有的思想和智慧就让人一目了然了。(www.xing528.com)

我们说谨防祸从口出,就是强调说话要小心慎重,不要信口开河。

其一,要多看少说。少说是最根本的避祸方法。俗话说“言多必失”。即使最有智慧的人,也保不准偶有失言。言既失,对于承诺,则失信;对于用人,则失准;对于评价,则偏颇;对于隐讳之事,则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话说过了头,就像狗尾续貂,画蛇添足,适得其反。缄默就是机智,这是多看少说的最佳选择。所谓沉默是金,讲的就是这个”理。

其二,要点到为止。非说不可的时候,不可乱说,看准了方向,发表一点见解,别人会认为你睿智。就这么一“点”点到了位,同样会起到力透纸背、掷地有声的效果。往往泛泛而谈的人,会让人感到啰哩啰嗦,讲的人不着边际,听的人则不知所云。

其三,要看人上菜。民谚道:“上什么山吹什么号,见什么人吹什么调”。爱奉承的人,听不得挑剔;喜欢责己的人,最讨厌拍马屁;刚愎自用的人,自我感觉胜于一切;优柔寡断的人,最怕言而不明。量体裁衣,看人上菜,可能被世人视为圆滑,但在为人处世中却不能忽视。如果逆此而动,则话越多,祸越大。

我有一位朋友,在某公司负责办公室的工作。由于几位老板政见不一致,常常找他聊聊自己的想法。朋友处在这样的漩涡之中,起初真感到身不由己。慢慢地,他觉得“哼哈”以对,才是明智的选择。于是,不管哪位老板与他谈话,他都以“哦”、“嗯”应之。其实,对于这种私人恩怨,也只有这样处之才为恰当。如果你即使出于公心插嘴褒贬点滴,都将让对方有厚此薄彼之感。那样,后果可能离祸不远了。

面对这一类事情,愚蠢的人可能会逃避,平庸的人则可能装聋作哑。只有优秀的人,才会表达得恰到好处。因为,许多事情,你无法避得开,躲得掉。

“遍观人世艰险事,生悲只在随意间。”

谨防祸从口出,当在“随意”二字上下深功夫。随意生悲,生悲尽在随意。随意于心,话出于口,不是智者风范。

我们不妨再看一看三国故事:

刘备东吴招亲,先于太佛寺中接受吴国太检阅。刘备来到寺前,看见庭下有一块石头,就拔出利剑,对天祷告:如果刘备能够回到荆州,兴复汉室,重振纲纪,那么这一剑该把石头砍为两段。如果活该死在这里,那么石头就剑剁不开。”他手起剑落,只见火光飞溅,石头果真被砍为两段。

吴侯孙权在后面看见了,就问:“你为什么这样恨这块石头?”

刘备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却不能为国家清除奸贼,常常自责无能。现在吴国太不嫌弃我,真是一生之大幸。刚才暗告上天,如果能够破曹兴汉,则断石为二。果然这样。真是天意!”

孙权怀疑刘备是用这话瞒哄他,也拔出佩剑对刘备说:“我也问问天意。若果能打败曹操,我也一剑砍断这块石头。”而在心里暗暗许愿:“如果能够夺回荆州,使东吴强盛,那么这块石头就被砍为两半。”孙权一剑挥出,那块石头也被从中拦腰斩断。

看这刘备、孙权,虽然各怀心计,却能说到一块,应该算是言语技巧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