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高度专注的主题阅读

如何实现高度专注的主题阅读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们认为,一定要坚持精深的主题阅读。若能做到上述四点,基本为“快速阅读”,否则为“泛泛而读”。所以,我们认为:书中不一定有颜如玉,但一定可以找到黄金屋,只要你坚持“精深的主题阅读”!精深的主题阅读不仅可以闲情逸致,同样可以修身养性,也能助推你的物质提升。读者朋友们,如果你能掌握以上六点,并将其运用到主题阅读中,那么,相信你能有所收获。

如何实现高度专注的主题阅读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最方便、最快捷、最廉价的自我提升方法,而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阅读来说,主题阅读更是一项需要仔细研究和分析的阅读活动。为此,我们认为,一定要坚持精深的主题阅读。

所谓主题阅读,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阅读某一领域或某一专家的书籍

主题阅读的好处是:充分利用成年人学习的“建构主义”特征,使短时间内的大量阅读所获得的知识相互关联,便于长期记忆,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模型。很多读者也发现,坚持主题阅读,比东看一本西看一本要好得多:知识体系更系统、理论体系更深入、记忆更加深刻、视野更加开阔、能够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型、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例如,一些读书俱乐部会坚持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只读一个领域的书籍。这些领域有很多,如“积极心理学”“脑科学”“非暴力沟通”“管理经典”“互联网思维”“简单的哲学”“客户体验”等,都采取“精深的主题阅读”的模式。

所谓精深的主题阅读,是指在主题阅读的基础上,坚持“精读”!现在有太多的人提倡、推荐“快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

有一个知名的企业家说他每小时可以看30万字的书籍——“5000字/分钟,83字/秒”,可能吗?当然,可以只看看封面纲要、前言、后序等,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种走马观花似的阅读,用于新闻、娱乐八卦等内容的阅读尚可,真的用于专业类、哲思类书籍的阅读,读后你能留下多少?

针对专业类书籍,我们也提倡“快速阅读”,但我们强调的是提高阅读速度,而不是泛泛而读。成年人可以通过训练将自己的阅读速度提高至1000字/分钟,但依然可以保持精读。

如何检验“快速阅读”与“泛泛而读”?看完一段内容后,能否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遍?能否思考其结论是什么?结论背后的前提是什么?其论证过程是什么?若能做到上述四点,基本为“快速阅读”,否则为“泛泛而读”。

可能会有人告诉你:读书只是为了闲情逸致,不要怀着提升能力的目的阅读,更不要怀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目的读书!

而事实是,若你还未能实现财富自由,读书若能在你实现财富自由的路上推你一把,有何不可呢?所以,我们认为:书中不一定有颜如玉,但一定可以找到黄金屋,只要你坚持“精深的主题阅读”!精深的主题阅读不仅可以闲情逸致,同样可以修身养性,也能助推你的物质提升。

如何做到“精深的主题阅读”呢?笔者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1.有目的的阅读

结合自己的职业和生活目标选择书籍。

例如,你们准备要孩子,就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

例如,你是做销售工作的,就可以选择谈判、沟通、营销策划等类型的书籍。

例如,你要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就可以选择人本管理、驱动力、非物质激励等领域的书籍……

2.坚持主题阅读

让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只看一个领域或某个专家的书。(www.xing528.com)

东一本西一本,不利于你记忆、关联、建模、对比研究和使用所学。我们建议,要提高某个领域的知识,每个月最好完成2~4本的阅读量。

3.坚持记笔记

对于以专业能力提升为目的的阅读,一定要坚持记笔记!

记笔记可以用树形图、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法等,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即可。

4.坚持反思

读完一个主题的书,记完笔记,一定要将各本书之间关于某一主题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异同,反思它们相同或不同的结论的前提是什么?论证过程是什么?结合自己所在组织使用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结论?如何验证这些结论?

5.建立自己的模型

如果在某一领域阅读了足够的书籍、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分析、做了一定量的实践检验,一定要敢于建立自己的关于该领域的理论模型。

建模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1)把某一个工作中核心的解决问题的流程梳理出来,把流程分成几个步骤。

(2)每个步骤提炼一个核心词语,并翻译成英文。

(3)将每个核心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进行排列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模型。

模型建立后,可以在实践中再检验、分析和改进。

6.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模型建立后,要结合阅读书籍和自己的理解,找机会使用这些理论模型、工具方法。最简单、最快速、最容易上手的方式就是:先选择一个成功率比较高的知识点使用,然后逐步扩大使用内容和推广范围。

读者朋友们,如果你能掌握以上六点,并将其运用到主题阅读中,那么,相信你能有所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