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说课为何难以突破传统模式?

说课为何难以突破传统模式?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殊不知,课上得好不好,没有一个顶级标准。反思我们日常的课堂,谁能说课真的上得“好”呢?对说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少说课意识,导致众多教师不愿说课。教师编制考试中,说课是很重要的一个考核项目。

说课为何难以突破传统模式?

1.对说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从来没有说过课,也照样可以把课上好。殊不知,课上得好不好,没有一个顶级标准。有的课从说课者与听课者的角度看起来似乎完美,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再看,却是一节低效的课,甚至是不真实的课。反思我们日常的课堂,谁能说课真的上得“好”呢?对说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少说课意识,导致众多教师不愿说课。说课是对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是促进课堂教学更加完善的生长剂。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密切,它折射出整个教学活动与研究过程的状态,让教师从分析思考中找到提升空间,进而改进教学方式。对课堂效率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说课恰恰是教师提升课堂效率的极佳手段。说课不是教学比赛的产物,不是部分教师的专利,它应该和上课一样常态化。

2.考核中求保险的心态

不可否认,说课有时受到重视是来自考核的需要。教师编制考试中,说课是很重要的一个考核项目。大部分教师考核时抱着求稳的心态,不敢跳出传统说课的框架,担心改变说课的模式会得不到评委的肯定,成绩不理想。一些新教师受到学校教研氛围的熏陶,对说课也有了些许新的认识,但在考试中放不开手脚,不敢大胆取舍,使说课形式走不出传统的制约。(www.xing528.com)

3.研讨中不开放的心态

传统的说课以说教学目标、教材、教学过程等作为重点,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往往缺少更深入的探究,尤其是较大范围的公开教学研讨或是比赛,教师说课大多着力于说对教材的解读、学生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意图、教学中的满意之处,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会有些保守、反思不够。究其原因,还是研究心态不开放,教师及主办单位对执教的课过度自信,乐于接受赞美之声,对不足之处不愿深挖、避重就轻、忌谈问题。这样,教学研讨活动就变成了教学展示活动,说课的导向也就不言而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