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购买时机:关注入场点,而非绝对底部

购买时机:关注入场点,而非绝对底部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也确实说明了选择入场的时机是一个技术活,即选中了基金,买入的时间不同,同样会有不同的收益。寻找合适的买点不等于最低点说到好的买点,许多投资者的第一反应都是买在“低点”,也就是进行俗称的“抄底”。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曾坦言,“抄底”不是他的强项,与之相对,他更看重的其实是在适当的时候“出手”。从历史上数次“抄底”来看,巴菲特是一个左侧交易者[2],他对于底部的判断有时要比市场早半年。

购买时机:关注入场点,而非绝对底部

有个朋友给我讲了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他一直很认可一位业内资深基金经理的风格,终于有机会和他当面沟通,就直接问:“你管的基金现在能买吗?”基金经理很谦虚地说:“你再等等吧,等跌一跌就能买了。”

结果他等了一整年,这只基金涨了40%。

事实上,和一线销售人员不一样,基金经理对于推荐自己的基金给客户都是很谨慎的,替人管钱是相当有压力的。相反,据笔者观察,他们对于劝客户赎回这件事情倒是真的很有一套。

而这也确实说明了选择入场的时机是一个技术活,即选中了基金,买入的时间不同,同样会有不同的收益。那么,投资者如何选择一个较好的买点呢?

寻找合适的买点不等于最低点

说到好的买点,许多投资者的第一反应都是买在“低点”,也就是进行俗称的“抄底”。但实际上,低点多是在事后复盘才能观察到,而优秀的投资者往往不会纠结于绝对的低点。

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曾坦言,“抄底”不是他的强项,与之相对,他更看重的其实是在适当的时候“出手”。从历史上数次“抄底”来看,巴菲特是一个左侧交易者[2],他对于底部的判断有时要比市场早半年。

在“抄底”的时机问题上,从1974年10月第一次预测股市到现在,巴老的回答始终朴素而诙谐,他在1974年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我把投资业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这是因为你永远不必改变态度。你只需站在本垒上,投手会扔来47美元的通用股票、39美元的美国钢铁公司股票!没有惩罚,只有机会的丧失。你整日等待着你喜欢的投球,然后趁外场手打瞌睡的时候,大迈一步将球击向空中。”那时,道琼斯指数(DJIA)只有580点。

2008年10月17日,在金融危机的末期,巴菲特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入市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Market),承认自己正在买进股票。他说:“我无法预计股市的短期波动,对于股票在1个月或1年内的涨跌我不敢妄言。但有一种可能,即在市场恢复信心或经济复苏前,股市会上涨,而且可能是大涨。因此,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鸟报春,那春天就快结束了。”

事实上,如果纠结于买入基金或者股票后的第二天或者下一周它是不是就会触底反弹而一路“高歌猛进”,从某种意义上这更像是一个需要占卜的事情。底部是一个区间,不是一个精准的点,且对于具体的每一只基金或股票而言又情况各异。很多人的投资经历证明,一生只要把握住几个大的趋势,哪怕只是一两个,就会很不同了。

好基金下跌可能是一个好时

对于投资而言,下跌听起来可不是一个好消息。除非你持币待购,或者伺机加仓。

如果历经了充分的评估,你选中的基金随着市场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回撤,或者暂时陷入了表现平平的低潮期,同时当初你看中这只基金的原因[3]并未发生较大变化,那么这时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买点。(www.xing528.com)

事实上,如果基金净值出现回撤,其持仓股票的估值可能会下降,风险得到一定的释放,此时买入比追高可能更有优势。而且震荡行情中,可能缺少趋势性的投资机会,此时专业投资者捕捉结构性的投资机会的优势相对更为突出。

当然,对于优秀的权益型基金来说,净值走势在大多数比较期内都能优于市场平均收益,即便是回撤的时候也比同类跌得少。如果投资者一味等待,可能错过“上车”的好时机。

市场狂热时,谨慎入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个寒冷冬天的早晨,一位小提琴家伫立在华盛顿朗方广场地铁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先后演奏了6首曲目,演出结束时,无人鼓掌、无人理会。在他演奏的43分钟时间内,有27人给他扔了钱,其中大多数人是边走边扔的,有7人驻足聆听了。事后有人采访了这7个人,只有一人高度评价了这位“行乞”的小提琴手。那天从演奏家身边走过的绝大多数人,就这样与世界上鼎鼎大名的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Joshua Bell)擦肩而过了。而就在3天前,他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办演奏会时,票价是100美元,全场座无虚席。当天他演奏了世界上最难的曲目,而他所拉的提琴是一把制造于1713年的名琴,价值350万美元。

这个由《华盛顿邮报》(WPO)一手策划的地铁演奏会,就是要观察人们在看似不适宜的情况下能否发现身边的美,但结果显然有点儿令人遗憾。同样,在投资的时候,风险总在人声鼎沸处,机会则在无人问津时。当某类资产最有吸引力的时候,往往是人们视而不见,甚至试图回避它的时候;而到了价格昂贵的时候,又往往是人们关注的时候,投资者不得不为这种群体性热情支付高昂的溢价。有一个段子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一状况:当菜场阿姨都向你推荐股票的时候,或许是一个清仓的信号

“当你投资时,往往有一种诱惑,就是要证实或者求证其他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处于市场中,保持冷静和独立的判断并不容易。市场上大多是短期投资者,都希望在市场上赚到最多最快的钱,然后在调整来临前全身而退,等着别人去接最后一棒。而这一旦演变成整体的非理性时,结局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拓展阅读

经济低谷期是挑选股票的好时机

正如巴菲特的名言,当大潮退去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一般是用来形容那些在市场高潮时盲目投机的人在市场大调整后就会暴露出他们的愚蠢。其实对经营的公司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市场处于高潮时,经营低劣的公司和激进的公司会表现得很好,甚至有高的增长速度,我们不容易区分好公司和差公司。但当经济衰退时,那些质地较差的公司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很多差公司、赌博冒险的公司甚至会应声倒下,无法熬过经济的严冬,所以说经济低谷期往往是优秀公司脱颖而出的时候。这时候,投资者也更容易发现那些优秀的公司,而且还能以低得多的价格买到这些好公司的股票。

其实经济周期的调整,就像人累了要休息一样,经济低谷期可以为那些优秀公司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劣质公司的退出能给它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有更深远的意义,正如熊彼特(Schumpeter)所描述的那样,经济发展本身就是“创造性毁灭”的自我实现与发展,一大批公司倒下,从而释放出资源。而一些新兴产业或者优秀公司则会从中吸纳资源,成为下一轮经济高涨期的领军行业或公司。

按照这个逻辑分析,经济低谷期也正是勇敢、睿智的投资者的良机。对于投资,再具体一点儿,投资者应该把握以下两点:第一,应该寻找那些能够提供足够的防御性和安全边际且有机增长能力强的公司,即财务指标上的毛利率比较稳定;第二,潮起潮落总有周期,在低谷期也应该多下功夫,挖掘那些能成为下一次经济高涨期中“领头羊”公司。这些未来“领头羊”往往是那些把握了时代发展背景、迎合了产业调整和升级需求、符合科学技术进步要求的公司或行业,一旦经济恢复,并在逐渐好转时,它们就会顺势而起,或率先复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