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规则的优化措施

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规则的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在集体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中,还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规则的优化措施

判决的自由流动是欧盟追求的目标之一。由于欧盟各成员国当前的集体诉讼制度各异,缺乏互相信任,《布鲁塞尔条例I修订案》中取消审查程序将集体诉讼判决排除在外。为实现判决能够自由流动,最紧要的任务是构建欧盟各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

第一,从拒绝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公共秩序问题的实践来看,对于集体诉讼判决案件而言,公共秩序的定义将会被扩大,它可能涉及内国法律对于选择退出机制的态度、正当程序的要求以及个人诉权的自由行使。对于选择退出机制,《欧盟集体救济建议》已经提议各成国采取选择退出机制。目前只有少数成员国采用选择退出机制,并且只涉及禁诉令问题。只要其他成员国不再采取选择加入机制,此问题在欧盟内部问题并不大。此外,在公共秩序认定方面,主要是根据各成员国内国法律判断,但欧洲法院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对于公共政策在集体诉讼案件中广泛运用的问题上,应当明确公共政策的具体内容。

第二,《布鲁塞尔条例I》第34(2)款规定列举的拒绝承认判决的第二个理由是关于在承认或执行阶段对被告进行公正审理的程序性保护。事实上,基于集体诉讼的特殊性,公正审理的程序性保护对于原告来说也尤为重要。于是,建议该条款可以以保护诉讼程序中当事方程序正当进行目的性解释,结合以上公正程序的要求类推适用于退出制集体诉讼背景下未选择退出的缺席成员。事实上,杰拉德报告在此条款的适用方面认为不应当过于限制。如果将第34(2)条规则类推适用于集体诉讼中的原告集体,则可以满足正当程序性要求。

第三,对于《布鲁塞尔条例I》第34(3)条和第34(4)条规则,在集体诉讼案件中,能否运用的关键在于对“同样当事人”的认定。目前,没有具体实践的情况下,很难确定一个基本上类似的当事人集体是否满足“同样当事人”这一要求。显然,如果不能把基本类似的当事人界定为同样当事人的话,这无疑会随时面临平行集体诉讼以及不可调和的判决危险。事实上,扩大集体诉讼中冲突判决的“相同当事人”定义,也是可行的。欧洲法院曾作出过扩大相同当事人解释的实践,认为如果当事人的利益是不可分割的,为实现避免不一致判决之目的,应当被认为是符合“同样当事人”之要求。

此外,在集体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中,还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涉及选择退出制集体诉讼下未选择退出缺席原告的个人诉权和集体诉讼判决既判力效果之间的冲突问题。在《承认与执行外国集体救济判决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国际律师协议已经关注到此问题。《指南》指出,如果法院对索赔请求有管辖权,则法院有权对外国集体成员行使管辖权,法院有理由期望其诉讼程序作出的判决在那些未加入诉讼的外国集体成员可以寻求救济的管辖权区具有既判力效果。[78]它阐明此条规定的原因在于,在选择退出制集体诉讼下,除非当事人采取了积极的方式选择退出诉讼程序,否则被推定包括在集体诉讼中。此时,为了能确定判决对缺席索赔人的既判力效果,特别是那些没有明确表示同意和出现或居住在判决作出国法院的外国成员,需要指导原则。因而,法院建议考虑索赔人是否得到适当的通知,并有充分的机会采取措施保护其独立提起诉讼的权利。[79]故此,在判决规则的确立上需要重点考虑正当程序保护问题。

事实上,在公共政策程逐渐弱化的背景下,正当程序问题也成为外国判决承认与执行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在内容上与公共政策有所重叠。正当程序主要表现在法律文书是否合适送达和当事人是否享有完全听审的机会两方面。[80]因此,针对集体诉讼的特殊性,除传统判决规则的改良外,还应当明确正当程序要求。

【注释】

[1]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Public Consultation:Towards a Coherent European Approach to Collective Redress,SEC(2011)173final,p.11.

[2]Thijs Bosters,Collective Redress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on the EU,T.M.C.Asser Press,2017.

[3]Erik Werlauff,“Class Action and Class Settlement in a European Perspective”,Eur.Bus.L.Rev.(24,2013),p.173 .

[4]Helene van Lith,The Dutch Collective Settlements Act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Maklu Publishers,2011.

[5]Astrid Stadler,“European Developments in Collective Redress”,JEur.Consumer & Mkt.L.(3,2014),p.80.

[6]See 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Document Overview of Existing Collective Redress Schemes in EUMember States (IP/A/IMCO/NT/2011- 16).

[7]罗剑雯:《论欧盟民商事管辖权的特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105页。

[8]Regulation (EU)No.1215/2012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2December 2012on Jurisdiction and Enforcement of Judgments in Civil and Commercial Matters (recast),[2012] OJL351/1.

[9]Case C-29/76,LTULufttransportunternehmen GmbH& Co.KGv.Eurocontrol,ECR [1976]I-1541.

[10][比]卡尔斯特:《欧洲国际私法》,许凯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98页。

[11][德]马丁·沃尔夫:《国际私法》,李浩培、汤宗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徐宇:《涉外多方诉讼中的国际私法问题比较研究》,《国际法比较法论丛》(第一辑),李双元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580页。

[13]See the Jenard Report,p.27.

[14]See the Jenard Report,p.26.

[15]Case C-189/87,Kalfelis v.Schroder,Munchmeyer,Hengst & Co,ECR [1988] I-5579.

[16]黄进、邹国勇:《欧盟民商事管辖权规则的嬗变——从〈布鲁塞尔公约〉到〈布鲁塞尔条例〉》,《东岳论丛》2006年第5期。

[17]黄进、邹国勇:《欧盟民商事管辖权规则的嬗变——从〈布鲁塞尔公约〉到〈布鲁塞尔条例〉》,《东岳论丛》2006年第5期。

[18]Case C-144/86,Gubisch Maschinenfabrik v.Palumbo,ECR [1987] I- 4861.

[19]Case C- 406/92,The Tatry,ECR [1994] I-5439.

[20]支持欧洲法院自主解释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欧盟各成员国关于未决诉讼的概念各不相同;二是如果通过合并各成员国不同法律相关规定的方式,未决诉讼概念的统一不能达成;三是第二十七条最好用超各成员国的欧洲方式来定义。

[21]Case C- 406/92,The Tatry,ECR [1994] I-5439.

[22]参见《布鲁塞尔条例I》第2条规定。

[23]参见《布鲁塞尔条例I》第6(1)条规定。

[24]Arnaud Nuyts,“The Consolidation of Collective Claims under Brussels I”,Cross-border Class Actions(2014),p.72.

[25]H.Muir Watt,“Brussels I and Aggregate or the Case for Redesigning the Common Judicial area in order to Respond to Changing Dynamics,Functions and Structures in Contemporary Adjudication and Litigation”,IPRax(1,2010) ,p.122.

[26][比]卡尔斯特:《欧洲国际私法》,许凯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100页。

[27]Green Paper on Consumer Collective Redress,COM (2008)794final,para.58.

[28]Case C-386/05,Color Drack GmbHv.Lexx International Vertriebs GmbH,ECR [2007] I-3699.

[29]Case C-204/08,Rehder v.Air Baltic Co.,ECR [2009] I-06073.

[30]Case C-204/08,Rehder v.Air Baltic Co.,ECR [2009] I-06073,at paras 39-44.

[31]Case C-21/76,Mines de Potasse d’ Alsace,ECR [1976]I-1735.

[32]Eva Lein,“Cross-border collective redress and jurisdiction under Brussels I:a mismatch”,Extraterritoriality and collective redress(2012),para.8.15.

[33]Case C-543/10,Refcomp SpAv.Axa Corporate Solutions Assurance,SAECJ.

[34]Mihail Danov,“the Brussels I Regulation:Cross-border Collective Redress Proceedings and Judgements”,J.Priv.Int’L.(6,2010),p.359.

[35]Helene van Lith,The Dutch Collective Settlements Act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Maklu Publishers,2011.

[36]参见《布鲁塞尔条例I》第15条。

[37]参见《布鲁塞尔条例I》第16(1)条。(www.xing528.com)

[38]Eva Lein,“Cross-border Collective Redress and Jurisdiction under Brussels I:a Mismatch”,Extraterritoriality and Collective Redress(2012),para.8.17.

[39]Eva Lein,“Cross-border Collective Redress and Jurisdiction under Brussels I:a Mismatch”,Extraterritoriality and Collective Redress(2012),para.8.19.

[40]支持欧洲法院自主解释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欧盟各成员国关于未决诉讼的概念各不相同;二是如果通过合并各成员国不同法律相关规定的方式,未决诉讼概念的统一不能达成;三是第二十七条最好用超各成员国的欧洲方式来定义。

[41][比]卡尔斯特:《欧洲国际私法》,许凯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42]袁泉:《欧盟国际私法条约与荷兰国际私法》,《南京大学法学评论》2002年第2期。

[43]王秀转:《欧盟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制度的改革——从公约到条例的转变》,《国际商法论丛》2008年第5期。

[44][比]卡尔斯特:《欧洲国际私法》,许凯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45]在欧洲大陆法系的立法中,特征性履行规则成为一种优先性规范,最密切联系原则退居次席。《罗马I》为解决两者之间的分歧,消灭可预见性与适当性之间的冲突,进而要求法院归结合同的特征以及:(1)分析该合同是否属于条例第4条1款规范的合同;(2)如果不属于第1款描述的合同或者涉及第1款a 项至h 项规定两种以上因素的合同,则应适用代表合同特征性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惯常居所地国法;(3)当合同明显地与第1款或第2款所指国家以外的另外一个国家有更密切联系时,则适用该另一国法律:这就是条例的例外条款。如果根据第1款或第2款不能确定应适用的法律,则合同应适用与其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46]参见《罗马I》第4条第1款。

[47]参见《罗马I》第4条第2款。

[48]李凤琴:《欧盟合同之债法律适用制度的新发展》,《时代法学》2010年第2期。

[49][比]卡尔斯特:《欧洲国际私法》,许凯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184页。

[50]王秀转:《欧盟〈关于非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条例〉中的法律选择方法与规则评述》,《国际商法论丛》2010年第12期。

[51]王秀转:《欧盟〈关于非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条例〉中的法律选择方法与规则评述》,《国际商法论丛》2010年第12期。

[52]许凯:《侵权冲突法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第218页。

[53]参见《罗马I》第3条规定。

[54]Astrid Stadler,“Cross-border Mass Litigation”,Mass Justice Challenges of Re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2011).

[55]Astrid Stadler,“Conflicts of Laws in Multinational Collective Actions-a Judicial Nightmare”,Extraterritoriality and Collective Redress(2012).

[56]See Report Jenard.

[57]See Brussels I Proposal.

[58]Public Consultation:Towards a Coherent European Approach to Collective Redress,SEC (2011)0173.

[59]See Brussels I Proposal.

[60]See Green Paper on Brussels I Review.

[61]参见《布鲁塞尔条例I》第34条规定。

[62]Duncan fairgrieve,“the Impact of the Brussels I Enforcement and Recognition Rules on Collective Actions”,Extraterritoriality and Collective Redress (2012).

[63]参见《布鲁塞尔条例I》第34(2)条规定。

[64]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Public Consultation:Towards a Coherent European Approach to Collective Redress,SEC(2011)173final.

[65]Pippa Rogerson,Collier’s Conflict of Laws,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2013,p.60.

[66]Regulation (EU)2015/848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0May 2015on insolvency proceedings(recast),Official Journal of European Union,L141/19.

[67]Article 3 of Regulation (EU)2015/848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0May 2015on insolvency proceedings(recast),Article 3.

[68]Article 3 of Regulation (EU)2015/848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0May 2015on insolvency proceedings(recast).

[69]Article 42of Regulation (EU)2015/848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0May 2015on insolvency proceedings(recast).

[70]范愉编著:《集团诉讼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1]谷口安平:《程序的争议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03页。

[72]IBAGuidelines(2008),p.15.

[73]IBAGuidelines(2008),p.15.

[74]Larry Kramer,“Choice of Law in Complex Litigation”,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1996Vol.71.

[75]Article 7 of Regulation (EU)2015/848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0May 2015on Insolvency Proceedings(recast).

[76]Article 35of Regulation (EU)2015/848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0May 2015on Insolvency Proceedings(recast).

[77]沈涓:《法院地法的纵与限——兼论中国国际私法的态度》,《清华法学》2013年第7期。

[78]IBAGuidelines (2008),p.13.

[79]IBAGuidelines (2008),p.13.

[80]王克玉:《“布鲁塞尔体系”和“海牙公约体系”下的正当程序比较研究——基于外国判决承认与执行的目的》,《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