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骼解剖学鉴定与古代生态环境探索

骨骼解剖学鉴定与古代生态环境探索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猪科动物是大地湾哺乳动物骨骼中第二大类,总数达5677件,一期标本最少,仅有156件,四期标本最多,达1999件,说明养猪业日渐发达。与今日干旱少林的大地湾相比,生态环境在几千年间发生了难以想象的沧桑巨变。

骨骼解剖学鉴定与古代生态环境探索

为了取得更为广泛、准确的研究信息,在整理研究过程中。我们按照常规将遗址出土的17000多件动物骨骼送交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祁国琴研究员进行了全面鉴定、分析,同时我们在考古界率先推出对骨器进行解剖学鉴定的研究方法,在2000余件骨角牙蚌器中选取了711件,送交兰州大学生物系我国比较解剖学权威学者丛林玉先生鉴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狩猎是史前人类获取肉食、满足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在可鉴定的14856件哺乳动物骨骼中,鹿科动物占48%,这说明当时人们猎取的主要以较温顺的鹿科动物为主,各期骨器的主要原料同样是鹿科动物,如二期骨器中鹿科动物为原料者占75%,其他动物有马、牛、猪科等,而食肉类动物仅占2%,但是,四期鹿科动物标本量比二、三期少,显示出狩猎呈下降趋势。猪科动物是大地湾哺乳动物骨骼中第二大类,总数达5677件,一期标本最少,仅有156件,四期标本最多,达1999件,说明养猪业日渐发达。

动物鉴定结果表明,史前动物种类繁多,物种的丰富度较高,鉴定结果仅哺乳动物就有7目5科28个属种,此外还有软体动物,爬行类和鸟类。在哺乳动物中,红白鼯鼠、苏门犀、苏门羚是目前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动物,历史上极少越过秦岭,考古发现中苏门犀曾出土于浙江河姆渡和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而它们却奇迹般地生活在数千年前的大地湾。这一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当时的生活环境与亚热带地区相似,气候比现在温暖而湿润。当时还生长着猕猴、熊、虎、豹、象以及大量的鹿科动物,这些动物均生活在森林草原的环境之中。与今日干旱少林的大地湾相比,生态环境在几千年间发生了难以想象的沧桑巨变。(www.xing528.com)

即使在史前时期,自然生态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苏门犀仅见于一期,虎、豹、象、猕猴仅存在于二期,动物种属数目不断减少,除猪科以外的动物骨骼总数四期比二期减少了一半,这一切均显示出生态环境在史前也呈不断恶化之势,我们注意到与这种变化同步的是农业的发展、聚落的扩张以及人口的成倍增加,大地湾五期文化的衰落可能与四期的过度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在开发大自然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仍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重大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