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决定文史馆的高度

文化决定文史馆的高度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文化一旦形成,就能发挥“化人”的作用。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是文史馆责无旁贷的使命。所以,我一直在考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问题。所谓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挖掘、再认识,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在竞争残酷的市场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定位,否则,在大浪淘沙的危机中难逃失败的命运。我一直坚信,文化的高度决定文史馆的高度,文史馆的工作体现了文化的厚度。

文化决定文史馆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

“文”的本义是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说,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化”的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引申义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化”合在一起讲,最早见于《易传》,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简言之,即“文化”。也就是说,文化一旦形成,就能发挥“化人”的作用。文化通过纵向影响和横向影响来化人,前者正是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力量。譬如“天人合一”的观念,非常有利于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对于纠正当前人与自然对峙的弊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知行合一”的观念,对于健全现代人格也有启示作用;“义利之辨”的观念,划定了追求物质利益的道义底线,可以帮助人们甄别正当利益与不当利益;“情景合一”的观念,既给人以审美意味,也可以为一些耽于物欲的现代人提供借鉴。

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是文史馆责无旁贷的使命。国办发(46)号文,明确要求文史研究馆“要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加大了国家财政投入,但我认为当下文化的生态危机还相当严重,这种生态危机表现在表面的繁荣、道德的失范、无序的竞争、资源的浪费、价值观的迷失。3月份我和汝根馆长到临夏市文化馆参观学习时,馆长亲口对我说,现在要说你穷,没有钱,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要说你没有文化,那是最恐怖的,“恐怖”是他的原话,我很震撼,他居然用“恐怖”这个词来形容没有文化,我想了半天,觉得太有道理了,这是很朴素的语言,文化恐怖这个词一直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如果说我们穷,没有钱,不丢人;没文化,丢人,可怕,抬不起头来啊。所以,我一直在考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问题。所谓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挖掘、再认识,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在竞争残酷的市场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定位,否则,在大浪淘沙的危机中难逃失败的命运。(www.xing528.com)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是文史馆工作面临的重点课题和紧迫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史馆的组织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有广泛影响、有实际效果的文化建设工程,如云南馆组织编写的《云南丛书》被列入云南省重点文化工程;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坚持开门办馆,可以与地方政府建立密切联系,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性、文化性活动,如内蒙古文史研究馆组织的“诗书画印内蒙古”走进锡林郭勒、走进军营等活动;馆员要充分发挥自身文史研究的独特优势,积极主动开展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历史借鉴,如上海馆利用《世纪》杂志这个平台,研究重大历史事件,为政府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建言献策;各馆一定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采风创作,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充分利用直通车的优势,为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

我一直坚信,文化的高度决定文史馆的高度,文史馆的工作体现了文化的厚度。刚才提到没有文化是恐怖的,我更要强调的是:没有文化是危险的,没有文化精神的文化尤其危险。文化在发展,时代也在进步,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弃传统文化于阁楼、于废纸堆中不管不顾。文史馆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理应担当起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文化潮流、提升文化境界的责任和使命,理应成为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我们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