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河入海》的研究论文及学术价值

《四河入海》的研究论文及学术价值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國内學者專門研究《四河入海》的論文有董舒心《論日本蘇詩注本〈四河入海〉的學術價值》。本稿引用《四河入海》均據中田祝夫整理本。[10]《四河入海》第7册,第312頁。[14]《四河入海》第6册,第778頁。[15]《四河入海》第1册,第66—67頁。[16]《四河入海》第10册,第128—129頁。[17]《四河入海》第5册,第834—835頁。[18]《四河入海》第6册,第379—380頁。

《四河入海》的研究论文及学术价值

趙次公是蘇詩早期主要注家之一,歷代以來受到海内外蘇詩研究者的重視,影響極爲深遠。本稿批判性地梳理了前人在蘇詩趙次公佚注整理方面的業績,搜羅收録趙注的蘇詩文獻加以調查分析,特别是發現了日本宫内廳書陵部藏黄善夫家塾本《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批注中抄録的趙注,明確了其來源及資料價值。此外,確定了蘇詩趙次公單注本的復原方法,并以舊王本卷十三器用類的10首作品爲例,進行了有效的復原嘗試。

追記:關於宫内廳書陵部藏《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與國圖藏黄善夫家塾本爲同一系統版本,而非浙本的問題,佐藤道生先生已在《圖書寮漢籍叢考》(宫内廳書陵部藏漢籍研究會,汲古書院,2018年2月,第208—209頁)中予以訂正,特追記於文後。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注释】

[1]〔南宋〕劉克莊著,王蓉貴、向以鮮整理《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〇〇,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

[2]何泽棠在《論〈蘇詩佚注〉中的趙次公注》(《華北雷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第97—102頁)及《論蘇詩趙次公注的詩學闡釋》(《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第74—78頁)中利用有限的資料對趙注的特點進行了歸納。

[3]關於《四河入海》,可詳參中田祝夫的《解説》(笑雲清三編、中田祝夫整理《四河入海》第12册,東京:勉誠社,1972年,第1073—1126頁)。中文文獻方面,日本學者池澤滋子在舒大剛主編《宋代文化研究》第15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51—75頁)發表的《〈四河入海〉:日本四僧的東坡詩注》是國内第1篇專門介紹《四河入海》的論文,此文後被收録在曾棗莊主編《蘇軾研究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23—688頁)。國内學者專門研究《四河入海》的論文有董舒心《論日本蘇詩注本〈四河入海〉的學術價值》(載《古典文學知識》2012年第3期)。此外,拙稿《作爲蘇詩注釋書的〈四河入海〉》(《筑波中國文化論叢》第33號,2014年)在蘇詩注釋史的視野下對《四河入海》的注釋體例、特色及文獻價值進行了考察。本稿引用《四河入海》均據中田祝夫整理本。

[4]〔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四六,中華書局,1992年,第3948頁。

[5]林繼中《趙次公杜詩先後解輯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初版,2012年修訂版。

[6]〔宋〕蘇軾著,〔清〕馮應榴輯注《蘇軾詩集合注》,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年,第3頁。

[7]《蘇軾詩集合注》,第595頁。

[8]〔宋〕蘇軾著,〔清〕馮應榴輯注《蘇軾詩集合注》,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年,第3頁。

[9]劉尚榮《蘇軾著作版本論叢》,巴蜀書社,1988年,第70—71頁。(www.xing528.com)

[10]《四河入海》第7册,第312頁。

[11]王友勝《蘇軾研究史稿》(修訂版),中華書局,2010年,第208頁。

[12]《四河入海》第1册,第66—67頁。

[13]王水照編《宋人所撰三蘇年譜彙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4頁。

[14]《四河入海》第6册,第778頁。

[15]《四河入海》第1册,第66—67頁。

[16]《四河入海》第10册,第128—129頁。

[17]《四河入海》第5册,第834—835頁。

[18]《四河入海》第6册,第379—380頁。

[19]黄永年《古籍版本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85頁。

[20]第1册卷二8b,《維摩像唐惠之在塑在天柱寺》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