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开展青年研究: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南

如何开展青年研究: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南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之分。外延大的概念,我们称之为“大概念”,否则则是“小概念”。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大概念”“小概念”都有讨论的必要。很多研究之所以被称为“宏大叙事”,其关键就在于选题中所涉及的概念基本都是属概念层面的“大概念”。这些“小概念”的外延比“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外延要小得多,其所指显然要比“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一“大概念”更为具体、明确。

如何开展青年研究: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南

(一)概念之“大”与“小”

概念有两个要素: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亦称“内包”,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指概念中所反映的具有某些特有属性的对象,即相关概念所指的一切事物。对一个概念的分析和界定,主要从其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方面进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也就意味着其内涵越大,其涵义越清晰、越明确。反之,外延越大,则内涵越小,概念也就越抽象。

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之分。概念之“大”“小”,与其外延之大小直接相关。外延大(内涵自然小)的概念,我们称之为“大概念”,否则则是“小概念”。与之相对应,又有所谓“属概念”和“种概念”之分。“属概念”一般都是“大概念”,“种概念”则是相对的“小概念”。有位哲人说过:我们都吃过苹果桃子,却从未吃过水果。你能吃樱桃李子但不能吃水果。这里,“水果”是一个“大概念”“属概念”;“苹果”则是“小概念”“种概念”。很显然,相对于“苹果”“桃子”等,“水果”的外延要大得多,是一个“大概念”。当然,“大概念”和“小概念”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水果”,“苹果”是“小概念”,但相对于“红富士苹果”,“苹果”又成了“大概念”。因此,同样一个概念,是“大概念”还是“小概念”,要看它与什么样的概念相对应使用。

日常交流中概念使用较为随意。某日在龙华烈士陵园广场排队等候瞻仰的队列中,有很多人穿着制服。排在后面的人议论纷纷,有说是工商管理人员的制服,有说是海关工作人员的制服,还有说是警察制服的,莫衷一是。我开玩笑说:反正是公职人员的制服。“公职人员”是一个属概念,而“工商管理人员”“海关工作人员”“警察”等,都是“公职人员”这一属概念之下的种概念。当人们说不清楚某个具体概念之时,往往会使用其上级的概念,比如抽象程度更高的属概念。使用属概念显然更加笼统、模糊,但不容易犯错误。反之,使用种概念、甚至单独概念指称某个事物,会表达得更加具体、明确,却容易出错。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人发言、讲话时,好用属概念一类的大概念,抽象来抽象去,让人听得云里雾里,就很自然了。因为这样不大会犯错误,很保险

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离不开各种概念的使用。很多时候,人们对概念的使用常常比较随意。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主要是具体事物,人们却习惯于运用一些抽象概念指代之。比如说“我在吃水果”,其他人只要看到他所吃的东西,就能够明白他吃的是苹果,还是桃子,或者梨子等。“在场”的经验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我在吃水果”中“水果”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所指。当然,正因为对概念的使用比较随意,所以,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间常常会出现一些误解。

(二)努力从“小概念”层次讨论问题

1.“大概念”不易驾驭

学术研究过程中,人们对概念的使用不能像日常生活中那样随意,而必须十分严谨,必须把握好“大概念”“小概念”间的区分,合理使用。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大概念”“小概念”都有讨论的必要。不过,“大概念”的抽象程度很高,其外延极广,其内部所包含的种种“小概念”之间有复杂的交叉、重叠,这就使人们用“大概念”指称事物、表达论点时,非常容易出现所指不明、涵义不清等问题。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为例。要说清楚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研究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大概念”进行基本的界定。要看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精神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小富即安、崇古、唯上、忠君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如果不对“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大概念” 进行基本的界定,明确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那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很有可能变成不辨精华与糟粕,全盘接受,容易陷于抽象的泥沼。然而,界定“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大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者先期要对所谓“大传统”“小传统”,尤其是对“小传统”,以及“小传统”“大传统”文化[6]之间的关系等有多方面深入研究的积累,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特别是对种差有更多发言权。许多学术研究对问题的分析和议论之所以浮在表面、泛泛而谈,难以深入下去,甚至让人不知所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研究者对“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特别是对种差缺乏必要研究的积累,基础不牢。因此,在学术研究中,“大概念”可以使用,但研究者要根据自己对“大概念”内涵和外延,对种差的把握程度谨慎使用。切不可因为“大概念”外延广,研究者有更大腾挪空间而使用“大概念”。(www.xing528.com)

2.“小概念”便于研讨

“大概念”的外延很广,涉及范围很大,代表着一般,其内涵相对较小,抽象程度很高。内涵小,则必然意味着其涵义不够清晰和明确,比较抽象、笼统。“小概念”则反之,意味着特殊。从“小概念”“种概念”层面上讨论问题,人们容易聚焦具体对象,集中力量,展开深入探讨,从特殊性中把握普遍性。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青年研究者,特别是年轻的青年研究者要努力将“大概念”转化为“小概念”,集中精力透彻研究“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大概念” 打好基础。这是确定选题时特别重要的一种方法。很多研究之所以被称为“宏大叙事”,其关键就在于选题中所涉及的概念基本都是属概念层面的“大概念”。

比如,《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防治对策》这样的题目中,“心理问题”“大学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等都是很大的概念。“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包含着“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学生的爱情心理”等多种“小概念”。这些“小概念”的外延比“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外延要小得多,其所指显然要比“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一“大概念”更为具体、明确。因此,如果抓住这些“小概念”中的任何一个,展开研究和探讨,那么,这既有助于人们更加细致、深入地把握和理解大学生“焦虑感”“自卑心理”“大学生的爱情心理”等具体的心理问题,也有助于人们由特殊上升到一般,通过多个具体心理问题研究的突破,形成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深入而逐步全面的认识。

再比如,如果对“流行艺术”概念不做具体界定,满足于笼统研究“流行艺术” 的话,那么,这样的探讨和研究肯定免不了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下去。而如果选择“流行艺术”这一“属概念”“大概念”中的某一个“种概念”“小概念”,比如对“流行歌曲”加以具体分析的话,那么,人们研究所涉及的范围相对集中,所讨论的问题相对具体、聚焦、明确。很显然,通过具体把握“流行歌曲”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住“流行艺术”的一些特质。

因此,要避免浮在表面、泛泛而谈,人们就必须在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把“大概念”转化为“小概念”,把“属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种概念”。某种特定情况下,甚至还要把“属概念”转化为个别概念。这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一般上升到特殊,由笼统而具体,由模糊而清晰、准确,由肤浅而深刻。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选题的“大与小”与概念的“大与小”直接相关。本书第二章关于选题的“大与小”部分,曾专题讨论过这一问题。选题中所使用的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大,其外延就广,选题涉及的范围必然很广,选题也必然很大。概念小,则选题必然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要使选题小一点、具体一点,就必须将“大概念”转化为“小概念”。这是选题、审题时常常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从逻辑方法上讲,将“大概念”转化为“小概念”,其主要方法是增加概念的限制,即通过在概念之前增加定语而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当然,缩小到什么程度,这要看实际需要。一般来说,将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也就到了极致。这就涉及对概念进行界定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