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剧的劳动应得尊重,默默无闻不合适

编剧的劳动应得尊重,默默无闻不合适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面看来,也许王刚的牢骚是不满冯小刚对他的冷落和忽视,不甘于默默无闻,甚至有点争名夺利的嫌疑;而究其实质,则是为了维护编剧的合法权益,要求导演乃至全社会更好地尊重编剧的劳动。为此,编剧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编剧的合法权益也理应得到维护。当下,在电影的文学价值、电影剧本创作和编剧的作用被普遍忽视的情况下,加强对编剧的宣传报道是应该的,编剧不应该默默无闻,因为中国电影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电影剧作家。

编剧的劳动应得尊重,默默无闻不合适

编剧应该默默无闻吗?

冯小刚的贺岁片《天下无贼》成为近期最卖座的影片时,当冯小刚带着该片的主要演员刘德华、刘若英、葛优等四处奔波为影片放映作宣传、造声势时,作为该片第一编剧的作家王刚却对冯小刚公开表示不满,认为“冯导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提起过编剧的劳动,一人占尽风头”。王刚和冯小刚曾合作拍摄过两部电影,除《天下无贼》外,另一部则为最早的贺岁片《甲方乙方》。对于这样的合作,王刚满腹牢骚,认为“一提到《甲方乙方》、《天下无贼》,大家只知道是冯小刚的作品,可没有一个人知道这背后还有一个叫王刚的编剧。我作为《天下无贼》的第一编剧,冯导更是从未在公开场合提起过我的创作”。

表面看来,也许王刚的牢骚是不满冯小刚对他的冷落和忽视,不甘于默默无闻,甚至有点争名夺利的嫌疑;而究其实质,则是为了维护编剧的合法权益,要求导演乃至全社会更好地尊重编剧的劳动。这样的要求应该是合乎情理的。

电影是综合性艺术,其创作(特别是故事片的创作)涉及到编、导、演等各个方面。一部故事片能否拍好、能否成功,每个参与者(特别是主创者)的劳动都很重要。作为主创者之一的编剧,其劳动乃是故事片创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其拍摄的基础。舍此,导演的工作将无从着手,影片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为此,编剧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编剧的合法权益也理应得到维护。(www.xing528.com)

中国电影史上,电影剧作家历来是有地位的。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新兴电影勃兴以后,由于一批新文学作家进入电影界开始担任编剧,不仅使电影剧本创作趋于规范和完善,进一步强化了剧作在影片拍摄中的作用,而且大大提升了编剧在电影创作中的地位,出现了诸如洪深、田汉夏衍、阳翰笙、柯灵等一批著名的电影剧作家。同时,像史东山、孙瑜、张骏祥等部分导演,在拍片时也常常兼任编剧,独立创作了多部剧作,也跻身于电影剧作家的行列。他们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50年代至80年代(除“文革”10年外),由于电影界对电影文学的进一步重视,及电影事业和电影创作的迅速发展,也造就了一批有成就的电影剧作家,他们的名字是和一批有影响的影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李凖的《李双双》、梁信的《红色娘子军》、陆柱国的《战火中的青春》、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叶楠的《巴山夜雨》、刘恒的《本命年》等,对于这些影片来说,观众不仅知道导演和主要演员,也知道其编剧。因为编剧为这些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导演对编剧的劳动也是充分尊重的;编导的亲密合作,才使这些影片成为佳作。90年代以来,电影和电影文学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变化,面向市场的艰难抉择和电影创作、生产、管理体制的变革,及电影文学阵地的萎缩、电影编剧人才的流失等,使电影剧本创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大幅度下滑;编剧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同时下降。因此,不尊重编剧的劳动,侵犯编剧合法权益的事情就时有发生,编剧的不满和创作积极性受挫也可想而知。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导演对电影剧作和编剧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无间道》大获成功之后,该片导演刘伟强在公开场合就曾多次表示:“《无间道》成功的最大原因不是导演、也不是演员,而是剧本。”尽管这种说法可以视为导演的一种自谦之词,但也反映了导演对电影剧作和编剧的真正重视。而这种说法也没有影响广大观众对该片导演和演员的尊敬。冯小刚是编剧出身,应该了解编剧的劳动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也应该知道编剧工作的酸甜苦辣,所以理应更加尊重编剧,注意维护其合法权益,不要让合作的编剧为此而牢骚满腹。我们的媒体在宣传报道一部影片时,也不要仅仅把镜头对准导演和演员,对编剧和其他主创人员也应予以关注。当下,在电影的文学价值、电影剧本创作和编剧的作用被普遍忽视的情况下,加强对编剧的宣传报道是应该的,编剧不应该默默无闻,因为中国电影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电影剧作家。

(2004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