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前预嘱制度及其对个人利益的影响

生前预嘱制度及其对个人利益的影响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前预嘱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如果对临终的患者进行过度医疗,只会徒增痛苦。生前预嘱制度将拒绝过度医疗服务作为其首要目标,它在“解放”人们的思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与其将毕生的积蓄都花在痛苦的临终时刻,不如通过拒绝临终前过度医疗的方式将积蓄用于提高平时的生活品质上。很多人认为生前预嘱就是不使用任何的抢救措施,放任患者死去。于是,生前预嘱这一保障患者利益的制度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生前预嘱制度及其对个人利益的影响

与国家利益相对应的是公民的私权利。简单地说,私权就是公民在自主、平等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所拥有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我们同时应当认识到在中西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人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比较低。很多底层民众会因为一场疾病花光辛辛苦苦积攒几十年的积蓄,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报端。大数据显示,很多中国人一半以上的医疗费用花在了生命的最后半年。这是非常不经济的一种做法,由于很多国人想把自己的积蓄用在临终之际,且这一想法无时无刻不在束缚着国人,这使得很多人在身体健康时也无法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生前预嘱制度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它在保护患者的私权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终时放弃过度抢救以及生命保障系统,以最有尊严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才是最好的安排。

(一)生前预嘱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

如果对临终的患者进行过度医疗,只会徒增痛苦。现代医学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延长了其濒死过程。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不能安详地离去,而是要忍受带给其人生痛苦的各种急救措施,而这种急救措施还有可能对临终患者的身体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对一个身患绝症的患者来说,抢救技术可以人为延长患者存活的时间,但多数的抢救是创伤性的,比如,插管、电击、心肺复苏等。此时的患者在临终前还要承受极大的痛苦,这种痛苦甚至比死亡还要可怕。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些插管和心肺复苏是为了让患者延续他的生命,但是延续生命的结果却是由患者的极度痛苦换来的。即使抢救措施得当,急救成功,他们也不能真正摆脱死亡,而很可能只是依赖生命保障系统维持毫无质量的植物人状态。而根据预嘱人先前的意思表示,医生将不会为挽救其生命而进行无谓的医疗服务,这样会使患者更加心平气和地等待死亡的到来,反而会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生前预嘱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前预嘱制度看似在讨论死亡这个严肃的话题,但是其深层含义却是如何让我们更好地活着。它既是关于如何“死得好”的优逝教育,更是“如何珍惜现在,好好活在当下”的生命教育。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在不断增加,“及时行乐”主义受到很多人的推崇。生前预嘱的精神与这一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大部分人所经历的临终之前的过度的医疗服务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绊脚石”,相反,生前预嘱制度则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垫脚石”。生前预嘱制度将拒绝过度医疗服务作为其首要目标,它在“解放”人们的思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与其将毕生的积蓄都花在痛苦的临终时刻,不如通过拒绝临终前过度医疗的方式将积蓄用于提高平时的生活品质上。例如,可以适当地增加外出旅行等降低恩格尔系数的行为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如果把这些钱放在对疾病的预防上,这将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一个人在临终前无论接受多么昂贵的医疗服务,其生命质量都处于极低的水平。试想,一个人在临终之前,陪伴在患者身边的不是他最熟悉、最想念的亲人,而是各种冰冷的仪器,这是何等的残酷。当患者病情加重后,他们的身体上会逐渐插上各种管路,输液用的深静脉管、喂食用的胃管、维持呼吸用的气管插管,还有吸痰管、尿管等。而患者似乎只是这些仪器的配角,无声无息地躺在那里,只有偶尔的肢体活动或是眼睛的开合,才能够提醒人们他的存在。[37](www.xing528.com)

(三)生前预嘱制度能够极大地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在所有国家和地区,医疗费用的支出都是一个无底洞,实际上,在人没有生命质量的时候,往往是医疗费用花费最多的时候。过去,人们大多在家中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生老病死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现在,随着人们理念的转变与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医院接受痛苦的治疗后离世。20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就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投入使用。而现在,重症监护病房成了各大医院的标配,那里每天都在上演和死神赛跑的故事,它也成了很多重症患者一生的终点站。但ICU每日动辄上万元的高昂花费使很多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代价换来的却是患者短短几天甚至几个小时的生存时间,并不会改变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这一结果。[38]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其家属患上重病之后会让他们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不让病重的老人接受医疗服务,会受到亲朋好友异样的眼光。如果一味地接受医疗服务,可能他们确实无力承担高昂的医药费。生前预嘱制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预嘱人通过放弃自己在病重时接受医疗服务的方式,不但可以节约高昂的医疗费用,并且避免出现家属出于感情或者孝心不愿放弃治疗,却违背患者愿望这一现象,正可谓两全其美。

(四)生前预嘱制度能够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过去,医生更多是考虑怎么抢救患者的生命,重点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手术、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延长患者生命的措施。医院往往会遵照患者家属的要求,进行明知无益的“临终救治”。但却没有意识到让患者减少痛苦、有尊严地死亡也是医生的责任。很多人认为生前预嘱就是不使用任何的抢救措施,放任患者死去。很多人也都有“怕痛不怕死”的想法,他们认为临终前不接受任何的医疗服务是非常痛苦的。于是,生前预嘱这一保障患者利益的制度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不然,生前预嘱并不意味着放弃抢救,也不意味着让末期患者“等死”。而是通过让患者自己决定如何死亡这一方式,明确表达其接受或者拒绝何种治疗手段。“缓和医疗”也被称为“安宁医疗”,是实现尊严死的手段。它的理念是为患有无法治愈疾患的患者提供积极的全方位照顾,减轻末期患者的身体疼痛和心理压力,陪伴患者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生前预嘱就是在最小伤害和最大尊重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减少生命保障系统的使用,让末期患者的最后时光尽量舒适、宁静和有尊严。这符合患者利益第一、尊重患者的原则,能够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