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度对信任的调节效应及情境因素

制度对信任的调节效应及情境因素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制度决定的情境下,决策结果由制度决定。即在制度决定的情况下,权威是否可信、制度是否可信均不会对程序公正的效果产生影响。第三章及第七章研究结果均表明,在制度决定的情境下,个体的程序公正感较高,当个体获得了高程序公正感后就可以直接采取合作行为,而不需要借助其他的信息,因而两种信任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结合两种情境下信任的调节效应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制度执行方式直接影响个体的程序公正感知。

制度对信任的调节效应及情境因素

在制度决定的情境下,决策结果由制度决定。此时能够保证结果公正的要素在于确保制度得到实施,因而需要监督机制对制度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即程序公正原则中的公开透明原则。为了表明是在按制度办事,往往就会从公开透明角度入手。目前的公开原则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领域,如政务公开、警务公开或是审务公开,其目的是为了使行使权力者受到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政策或制度得到原本的执行,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在制度决定的情境下,决策结果主要取决于制度。在这种情境下,只有程序公正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合作意愿,即程序越公正,个体越愿意接受决策结果,而两种信任均不会对程序公正的效果产生影响。即在制度决定的情况下,权威是否可信、制度是否可信均不会对程序公正的效果产生影响。第三章及第七章研究结果均表明,在制度决定的情境下,个体的程序公正感较高,当个体获得了高程序公正感后就可以直接采取合作行为,而不需要借助其他的信息,因而两种信任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www.xing528.com)

结合两种情境下信任的调节效应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制度执行方式直接影响个体的程序公正感知。当个体的程序公正感知较高时,个体可以直接决定是否与权威合作,而无需借助其他的信息,因而制度信任与权威信任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而当个体的程序公正感知较低时,个体则需要借助其他的信息决定是否与权威合作,其中权威信任的信息可以提高个体的程序公正感,因而可以增强个体的合作意愿,而制度信任的信息可以弥补个体的低程序公正感带来的忧虑,促使个体与权威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