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

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一般情况而言,随着读书速度的增快,大都能自然地培养出默读的习惯。架起基础的“三角架”自古以来“读、写、算”,被视为是初等教育的三大基础。正如一支三角架,任何一条腿质量差一些,架上都无法放置东西,即使暂时可支撑,也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毫无痛苦和压力的情况下,架起基础的“三角架”。在别人的建议下,孩子的母亲也帮助孩子收集有关材料,并有意识地将孩子已有所提高的阅读能力引导到学习上。

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

速读文章,掌握概要

有人探究小学低年级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时,发现在未考好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明白试卷问题的内容、不知如何答题。让他们重读一下试卷的题目,大多是慢慢地、一字一字地读,题读完了,却无法掌握问题的意思。

这种情景就像开大型运动会时担任团体操背景画组合的人的情形一样,每个人都注意在什么时候,自己翻开哪幅小画面,而不了解整个画面是什么。

前面所说的学生读出了题目的每一个字,却不懂整句的意义,当然也就无从作答了。对这样的学生,可采用训练读书的方法,要求他们不要一个一个地“蹦”字,而要尽量快地读,把句子读连贯。每次不必读太多读完后家长马上问他:“里面说些什么?”“结果如何?”等等,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内容概要。

这种速读掌握内容概要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有一定效果的。

从小养成默读习惯

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学习文字,最初是一字一字地读,然后发展到一词一词地读,再后是短文……于是认字渐多,读书的速度也日渐提高。这期间,使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相当重要。

就一般情况而言,随着读书速度的增快,大都能自然地培养出默读的习惯。但也有些人较长时间地难改看书时逐字念读的习惯,甚至于不出声就无法读下去。

在学习阶段的默读可大幅度提高读书的速度,进而使知识、资料大幅度地增加、积累。同时,默读时还能学到思考问题的所不可或缺的“内语”——在自己内心不出声的说话、问答方式。(www.xing528.com)

在读书时,快速默读了解大意;反复默读思考要点,在默读中锻炼解释语言、组织语言、做出判断等能力。学生在养成默读习惯后,在意识化的情况下再口诵记忆,二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读书学习。

架起基础的“三角架”

自古以来“读、写、算”,被视为是初等教育的三大基础。近来常有人感叹小学生的基本功越来越差,写、算尤其不能令人满意。这确实令人担忧。因为一个学生,如果在小学时不能打好基础,就更难以负担中学以后的更繁重、更深奥的学习。正如一支三角架,任何一条腿质量差一些,架上都无法放置东西,即使暂时可支撑,也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为了帮助小学生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在学校学习时,老师更应让学生在“写”和“算”方面多加练习。同时,应注意从小学一年级起坚持训练、反复训练,最好每天训练,但一次训练的时间不必过长。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毫无痛苦和压力的情况下,架起基础的“三角架”。

多加趣味“佐料”

一提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语文》课本和童话故事等。其实,可供学生阅读的东西很多,特别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若能加以引导,可使学生很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

日本有个小学生很喜欢棒球,收集了许多印有国外职业棒球选手照片的卡片,说起这些选手的姓名。如数家珍一般。进而,他又千方百计地从报纸杂志上找有关棒球的材料,了解了棒球方面和其他许多知识。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不务正业”,很是焦急,请教别人。在别人的建议下,孩子的母亲也帮助孩子收集有关材料,并有意识地将孩子已有所提高的阅读能力引导到学习上。很快地,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成为班里数一数二的学生。

这个例子说明,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千万不要硬性强迫他去读他不想读的书,而要选他有兴趣的材料,引发他的阅读兴趣,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