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学科阅读培养证据获取能力

通过学科阅读培养证据获取能力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也是培养“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过程。学生将随时面临着阅读对象的选择和阅读信息的处理问题,而这一能力也将直接影响个体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获取各种信息资料的能力,并能从信息中及时有效地发现证据,培养“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三)化学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通过学科阅读培养证据获取能力

(一)阅读的意义

广义的阅读是通过书面材料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指语言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也是培养“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改变命运。

阅读在化学学习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学生读不懂化学教材的内容,或读不懂化学题目的含义,阅读能力低下已经成为有些学生学习化学的障碍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中国阅读学会理事长曾祥芹认为:“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语文教育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的确,当今信息社会,阅读成为个体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必备的技能。学生将随时面临着阅读对象的选择和阅读信息的处理问题,而这一能力也将直接影响个体的终身发展。阅读已是一门社会科学技术,它既是一种直接的精神生产力,又是一种间接的物质生产力,更重要的是精神生产力的生产力,即“元生产力”。

(二)培养化学学科阅读的目的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不再是单纯的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全学科阅读。

化学阅读是指人们通过视觉从化学材料中获取与化学知识有关的信息,从而认识掌握、分析解决、归纳总结化学问题的过程。化学阅读是学习化学的出发点,对学生成长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它包含化学学习中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甚至某些数学能力,如运算能力、识图能力等。化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是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

培养化学学科阅读的目的:

(1)阅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各种信息资料的能力,并能从信息中及时有效地发现证据,培养“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3)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再依靠教师的单纯灌输。多渠道的阅读能丰富学科课程的教学内涵,改变以往从“书本、教参、练习册等”获取课程资源的局限性,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化学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形成阅读的原动力,使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边阅读边思考。

阅读仅停留在“读”是不够的,只“读”不“思”,仅能获得化学事实的表象知识,而无法感知化学事实的深刻内涵。阅读中积极的思考能提高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阅读文本时要带着问题阅读,将阅读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2)边阅读边记录。

阅读时可对重难点、关键词等进行适当圈注,或在笔记本上记录重要内容。如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边阅读教材边在笔记本中有规律地记录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等,形成读记结合的阅读习惯。

(3)边阅读边总结。(www.xing528.com)

在阅读时要重视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如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可以通过概念的比较找出其内涵的不同之处,对比加以区分。归纳每章重点知识,做出思维导图,促进化学知识结构化等,这也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培养化学学科阅读的策略

化学阅读活动的开展主要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读什么?读好书!“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化学知识,学习新知,拓宽视野;读化学史,了解历史发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读学习方法,读新科技等。如何阅读?就是“善读书”,熟练技法,争取高效,要学会精读、略读和快读三大方法,全面提高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1.重视教材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化学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对化学教材中的阅读。化学教材设置了功能各异的多种栏目,其中【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栏目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还增加了【化学与职业】、【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为学生进一步全方位认识化学学科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在阅读时要重视文字叙述,尤其是化学概念教学时的阅读,要注意概念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对于关键的字和词,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深入理解,明确化学概念的具体含义,不得任意删改。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中的“和”“或”。同时,还要重视表格和插图等,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更加一目了然,从而更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化学史是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发明的奋斗史。阅读化学史,能使学生在科学家成长与成功的事迹中受到教育,学习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还要重视习题的阅读问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习题应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习题具有考查指向明确的特点,最初用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习题将不同知识有机融合,最终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在注重阅读题目的同时进行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通过读题抓住关键词,找到突破点,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应给予合理指导,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化学刊物、书籍等。

3.交流阅读成果,培养表达能力

开展“制作阅读小报”“阅读成果展示”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培养表达能力,让学生享受展示自我的快乐。如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可让学生自己画元素性质二维图;在学习同位素时,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并制作小报”。图3-13是同学们制作的小报。

图3-13 阅读小报展示

此外,我们在高一学生中开展了“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同学们非常积极,精心选取演讲内容,制作PPT。学生从“什么是化学”“生活中的化学”“化学实验”“化学的发展”“化学知识解读”“最新高考试题中的疑惑”“化学的应用”“化学新科技”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阅读展示。活动后,我们做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3-14所示。

图3-14 阅读调查问卷及统计

图3-14 阅读调查问卷及统计(续)

实践表明,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证据意识,还让学生学会了证据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发展其自学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