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讲故事培养儿童终身阅读习惯

通过讲故事培养儿童终身阅读习惯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生这项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外公外婆是退休教师,鹏鹏还在襁褓期间,他们在一旁看守孩子时,为消解寂寞,手中总是拿着书报看。鹏鹏一岁后,大人的行为引起他的模仿,再加上顺势引导,最后创造了奇迹。一般来说,儿童对图书的感知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2岁至3岁时期,这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起点。

通过讲故事培养儿童终身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幼儿最初的阅读是从听故事开始的。一代一代的母亲出于本能,当宝宝还在襁褓中或者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她们就把从老辈人那儿听来的故事一遍遍地讲给孩子听,会把身边的乡土人情加上自己儿时的梦想编织成美妙的童话灌输给孩子。在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十分丰富的今天,故事不再单纯由妈妈们口传心授给孩子,出现了许多美丽多彩的图画书。幼儿的眼睛和耳朵、视觉和听觉同步地被调动起来了。

新西兰图书馆员罗西·怀特说:“图画书是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

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培养”却往往束手无策。

1.阅读从父母做起

1998年4月《沈阳晚报》等以《沈城出了一个神童》为题,刊发了记者王振军写的新闻:一名两岁小男孩鹏鹏认识上千字。产生这项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外公外婆是退休教师,鹏鹏还在襁褓期间,他们在一旁看守孩子时,为消解寂寞,手中总是拿着书报看。孩子妈妈为参加会计师考试,也是边喂奶边看书。鹏鹏一岁后,大人的行为引起他的模仿,再加上顺势引导,最后创造了奇迹。

古人讲: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要:有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常开。

引领儿童学习的目的在于发展孩子的专注能力,培养对书、对文字的兴趣,绝不是为了识字,识字应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只能顺势引导,不能采取强行手段,更不能有硬性指标。陆游曾经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要:汝欲教识字,功夫在字外。

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父母是第一任教师。从宝宝一两岁起,父母每天最好抽出固定的时间,比如:白天宝宝精神头最足时,或者饭后、睡觉前,给他讲故事、念儿歌,共同看图画书。开始不要超过十分钟,因为宝宝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你即使花费再多时间,作用也不大。

随着幼儿一天天的成长,图画书与玩具一样,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但是,对幼儿来讲,书与玩具又有本质的不同。玩具能够组合,能够改变形状,可以发声,可以是动态的,幼儿独自就能玩耍,在自娱自乐中开动脑筋,玩出新意。

书却不同,它是无声的、静止的、平面的,很少有幼儿能自己看好长时间的书,需要亲子共读。在父母生动激情的讲述中,能激发幼儿对图画书的阅读兴趣,帮助他提高感受和理解能力,逐渐学习领会新知识。在亲子一问一答的交流中,让幼儿感知各种特色的书面语言,增加词汇量,并把书中的故事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不断地充实扩展自己的知识经验,逐步完成社会化发展。可见父母的启蒙有着不能忽视的作用。

有一个家庭,家长很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从一岁起,就买了大量的图书,整整码放了一大排书柜。三四年过去了,孩子对看书没有一点兴趣,一套一套的书从来就没有拆过封。孩子整天与玩具、手机动画电视为伍。原因就是家长上班忙于工作,下班忙于打麻将、玩手机、看电视,从来不看书,更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讲故事。家长不读书,孩子怎么会对书感兴趣呢?还有,书不能多买,看完一本再买,这样儿童才会珍惜,也不会有压力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位母亲识字不多,家里并不富裕,但坚持每月买一两本小人书给儿女看,而且在儿女小学三年级前,每本都讲给他们听,从而培养了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后来,4个儿女都考上了大学,爱读书成了这个家庭的传统。

这两个事例说明,孩子看书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在于家中书的多少,而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精心的引导,家长只有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读书的种子,才能获取他成长的果实。

2.精心给孩子挑选图书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特点,来选择图书。一般来说,儿童对图书的感知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www.xing528.com)

2岁至3岁时期,这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起点。父母为他们挑选图书一定要少而精,以图画为主,最好每页一幅图画,画面要完整,色彩要丰富,故事情节简单生动,能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也可选一些颜色、形状、物体分类的图画书,帮助他们学习理解抽象概念;图画书的文字要少,最好是有节奏感,孩子又能理解其意义的儿歌,读起来语言韵律十足,朗朗上口,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4岁至5岁的孩子,走在街上会留意广告、招牌上的字,喜欢认读和猜测故事书上的字,对新鲜的、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感兴趣,经常追问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有的小朋友已经会讲故事了。父母为他们挑选图书依然要图文并茂,多选些故事情节贴近幼儿生活的,知识和内容儿童能够理解的,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书,以及童话、寓言、儿歌等不同文体的书,以帮助他们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和多元的情感体验。

5岁至6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把书面语言和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会在生活中运用书面语言。他们已经学会默读,会复述故事,能回答故事中的问题,能自己编故事结尾,能表演故事的情节,也开始喜欢推理,能分辨美丑善恶。父母为他们挑选图书还是要图文并茂,但情节要复杂一些,感情要更丰富一些,主题要更深刻一些的童话、故事书。

3.父母为他们挑选图书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

比如:爱憎分明、扬善抑恶的经典童话,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故事,生动有趣和带有科幻色彩的自然科学知识类读物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父母要留心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爱好,逛书店时,可以适当地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

最后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身心发育有快有慢,所以选书要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买书要像买玩具那样,一件一件地买,而且尽量少买。否则,买来一大堆,孩子翻看一遍就不稀罕了,造成浪费。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讲故事、读书的时间可适当加长,内容可逐渐丰富,直到孩子上小学二三年级后,自己会看书。但亲子共读的活动仍然要延续下去,变为谈读书的感想、对书的评论,使孩子自觉地把读书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的父母说,我的时间也花了,书也读了,可是孩子就是没长进。这需要分析原因。比如:你为孩子读书时,是否全身心投入,语调亲切委婉,能吸引他的注意。如果你读书像大人念报,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能打动孩子?孩子又怎么能听进去?

如果你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识字,孩子识字多就是有长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做父母的要明白,四五岁的幼儿,喜欢指认书上的字和他所看到的字,这不过是幼儿智力发育到某一阶段的行为特点。认字不同于识字。识字要全面理解字音、字义、字形以及字的书写笔画,这些要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后由老师来教。如果你过早地要求幼儿识字,会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反而得不偿失。

4.引导孩子阅读的要求

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要认真而耐心地做好以下工作:

(1)创造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家长要自己制定读书计划,不玩手机,少看电视,约定好的读书时间谁也不能打扰;

(2)父母为孩子读书要感情充沛、声情并茂,带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还要多互动,多交流,提问回答、表演、续编,形式多样;

(3)讲故事要拿图书,让孩子知道有趣的知识来自图书,培养孩子自己阅读的兴趣。

(4)多让孩子复述故事,自己当听众,让孩子充分体验语言表达和成功的喜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