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通过精彩的课文典范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通过精彩的课文典范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还可以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这样以点带面的“对话”,资源共享,就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抓住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更有作用。“我”为什么不想放鱼?(学生抓住主要词句总结“我”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作者对父亲肯定会心存感激。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通过精彩的课文典范

曾经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段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作为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

作者写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读文章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必须对语言文字有较深入的理解。因此,必须培养小学生的品词和品句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的方法。比如我们讲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荷花》一文“对话”时,就应该抓住语感点“冒”字来切入教学“对话”:体会一下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使劲、拼命、用力、急切、一个劲儿、高高、痛痛快快、争先恐后、生机勃勃、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喜气洋洋……)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一朵荷花,冒出来想干些什么?……这样,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就能卓然自如,有条不紊,成竹在胸。让学生感受用词的准确性,使他们在阅读品词中抓得快、抓得准,评得对、评得深,体验阅读的快乐。

如《五彩池》一课第2至第4自然段对水池的形状、池水的颜色及形成原因作了生动描述,其间运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词汇丰富,语言凝练,极富感染力,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指导学生在诵读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如学习江南春》一诗,便可补充阅读《春夜喜雨》《忆江南》《春日》等古诗词或与春天有关的现代散文,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眼中的春景。学生还可以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这样以点带面的“对话”,资源共享,就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www.xing528.com)

抓住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更有作用。课堂上,通过讨论,辨清是非,学生会对问题产生兴趣,有利于调动他们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后组织学生交流:对于父亲的决定,“我”是一种什么态度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为什么不想放鱼?父亲为什么坚决要“我”放?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抓住主要词句总结“我”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父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父亲对“我”的教育和爱。)

老师提出:作者所描述的仅仅是一条鱼的诱惑吗?学生讨论理解“诱惑人的鱼”的特殊的含义:荣誉、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作者对父亲肯定会心存感激。这样,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述说其中的缘由。在讨论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有了自己的观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课外知识,增强阅读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