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

高中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首先,学生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任务的担当者,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其次,中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的养成和学习文言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文化都是把文言文作为载体来展示给世人的。最后,养成正确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有助于塑造和完善学生的品格。

高中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

古典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千年的沉淀,留下了许多颇见性情的篇章,这些文章所彰显出来的独特的语言形式,把时代历史风貌、文化政治概况、民俗风情一一展示出来。高中的语文教材文言单元所选用的都是这些名篇佳作,这些古文章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学者文人的精神乐园。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承担的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重任。高中生读古代作品不仅可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能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然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讲、记、背、译的方式,互动少,缺少激情。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也没有太大的益处。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及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对高中阶段的教学来讲是任重而道远的。

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解文言文的社会功能性,如对写作素材的积累、提高文化品位以及修身养性等。学生在了解自己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以致用的情况下,会逐渐认识到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自然对文言文学习加以重视起来。那么,有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起来有的放矢,完成教学任务,学有收获的目的也不是一纸空谈。

养成正确的文言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学生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任务的担当者,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有了文言文基础,才有可能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学的文言文学习犹如在学生面前铺设的探索古文化奥秘的阶梯,让学生去接触古圣先贤的思想。可以这样说,古文化的继承少不了要先从学习他们语言开始这一步骤。只有懂得古代语言,才能对其中积淀的文化历史了解得深刻。故文言文的学习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认识自己祖国的文化,传承民族的精髓,弘扬民族的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其次,中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的养成和学习文言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言文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现代语言的形成就是在古文言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汉语中很多典故甚至一些成语等词语多来自文言文,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延续。因此,通过学习古文章,在语言的丰富性、思想的深刻性以及民族情感的认同等方面都会使人受益匪浅。多读经典文言文章,还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方面得到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中学教材中选入的文本都是具有经典的积极意义的作品,从中可以积累很多写作素材,在此基础上提炼和运用文本思想,发展和发扬文本所要弘扬的文化和精神,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阅读鉴赏能力方面,由于文言文具备特有的文学情趣,也对中学生助益良多。就如同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文化一样,文言文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是在其他民族中寻不到的。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文化都是把文言文作为载体来展示给世人的。只有了解自己民族的语言,才能欣赏和学习民族优秀的文化,才能懂得和鉴赏文化经典。中学语文的授课任务就是让学生对文言文爱起来,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品味、文学情操。

最后,养成正确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有助于塑造和完善学生的品格。对于高中生来讲,语文教育中涵盖的德育教育是不容小觑的。有人曾说过,语文教育实际上担负着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形成的重要阶段。用文学中的积极形象来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道德原则,可以引领其对道德问题的认知、理解、评价和学习,从而提高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平。而文言文优秀作品具备了这样的教育潜能,因为这其中蕴含着民族精神的正能量,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的道德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