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语》《孟子》的标题由后人补充

《论语》《孟子》的标题由后人补充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於是而論述之業,蓋有三種:《白虎議奏》一也,《白虎通德論》二也,《白虎通義》三也。三者名近而實不同,或歷久散佚,或并爲一書,後世遂視爲一物矣。據此可知《通德論》之作乃在講論同異以後,蓋就議奏折中而論定之。《儒林傳序》所謂命史臣著爲《通義》,殆即指此。《議奏》在漢世實未宣布,故世莫得見。班固既撰定《通德論》以成《通義》,《通義》行而《通德論》亦廢。

《论语》《孟子》的标题由后人补充

書經修,體例屢易,後人有併爲一事,視爲一書,莫之或辨者,如《白虎通義》是也。考後漢章帝建初中,以經説多門,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詳同異,如宣帝石渠故事(見范書《章帝紀》及《儒林傳序》)。於是而論述之業,蓋有三種:《白虎議奏》一也,《白虎通德論》二也,《白虎通義》三也。三者名近而實不同,或歷久散佚,或并爲一書,後世遂視爲一物矣。范書《章帝紀》云:“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承制問,侍中淳于恭奏,帝親稱制臨決,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議奏》。”則在當時《議奏》實有其書,蓋分令與議諸儒各抒所見而成,猶後世編述家之先有長編也(莊述祖考定議奏無慮百數十篇,其説近是)。《班固傳》云:“固遷玄武司馬,天子會諸儒講論五經,作《白虎通德論》,令固撰集其事。”據此可知《通德論》之作乃在講論同異以後,蓋就議奏折中而論定之。姚振宗《後漢藝文志》謂“詳味史文,此論非班固作,乃天子御撰”,是也。《傳》復云“令固撰集”者,蓋猶苦《通德論》繁重,而使固删要以成定本。《儒林傳序》所謂命史臣著爲《通義》,殆即指此。《四庫提要》謂“固撰集後,乃名其書曰《通義》”,是也(《提要》以《議奏》與《通德論》爲一物,則謬)。此三書雖相涉,而事有先後,文殊詳略,固昭然可辨。自《議奏》不布於外,故雖魏、晉學者,悉不得見。袁宏《後漢紀》及《御覽》引《三國典略》祖珽等上言,皆誤以《白虎通》爲《議奏》,更何論隋唐以下人耶(范書《章帝紀》作《白虎議奏》,李賢注曰:今《白虎通》。可知唐人沿誤已久。《議奏》在漢世實未宣布,故世莫得見。莊述祖謂亡於隋唐非也)!班固既撰定《通德論》以成《通義》,《通義》行而《通德論》亦廢。晉以來學者復省稱《白虎通義》爲《白虎通》(始見於袁宏《後漢紀》),故《隋志》即據以標目,猶之後世省稱《風俗通義》爲《風俗通》也。要之書名已易,而遷變宜明,援用固不嫌舉今稱,考覈則貴能詳舊事耳。(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