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语情感探析:以《论语》为中心,厘清孔子仁的内涵

论语情感探析:以《论语》为中心,厘清孔子仁的内涵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来的“修正”一方面规避了“哲学”的泛化,试图将“哲学”限定在他所理解的真正哲学之内;另一方面也缩小了哲学的范围,实际上道家、墨家、禅宗等哲学也都是如此。那么,孔子作为一个哲人,他的思想是否也是从爱的情感出发?也正是因为仁和爱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厘清孔子仁的内涵。

论语情感探析:以《论语》为中心,厘清孔子仁的内涵

众所周知,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一般来讲,人们又将“爱智慧”理解为对于智慧的热爱,但这实际上只是对哲学的一种理解,因为事实上“爱智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如上所述,是对于智慧的爱;另一层则是指关于爱的智慧。如方东美就认为“哲学意境内有胜情,无情者止于哲学法门之外;哲学意境中含至理,违理者逗于哲学法门之前,两俱不入”[1],有情即有爱,至理则智慧,只有具有了爱和智慧两个方面的内涵,哲学才能称之为哲学,否则就“止于”、“逗于”“哲学法门”之“外”“前”——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中国哲学而言,只有觉悟了爱才是真正的智慧,“太始有爱,爱赞化育;太始有悟,悟生妙觉,是为中国智慧种子”[2]。无独有偶,成中英也从中西比较的视野认为“中国哲人的出发点在以人的自觉为中心来建立与世界的关系,所以应该反过来说,是爱的智慧之学。智慧之爱之学是希腊哲学,爱的智慧之学是中国哲学。什么叫爱的智慧?怎么关切他人、怎么建立关系、怎么实现自己、怎么与人为善、怎么与民同乐……这就是深度的、广度的爱,叫仁爱,是人自己的方式,也是人存在的方式。”[3]陈来在大体赞同此观点的同时,又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在他看来,“爱的智慧不一定是整个中国哲学的基调,但仁爱的智慧的确是儒家的核心”[4],所以如果西方哲学是“爱智慧”的话,那么中国儒学则是关于“爱的智慧”的哲学。陈来的“修正”一方面规避了“哲学”的泛化,试图将“哲学”限定在他所理解的真正哲学之内;另一方面也缩小了哲学的范围,实际上道家墨家禅宗等哲学也都是如此。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真正的哲学既是智慧之爱,也是关于爱的智慧——毋宁说最高的智慧就是爱的智慧,最大的爱就是智慧之爱;爱是智慧的圆满,智慧是爱的完成。例如西方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中国佛教的悲智双运、普度众生的思想,先秦墨家的兼爱思想,道家的泛爱思想等等,它们首先都是关于爱的思想,同时也是一种人生在世的智慧。因为爱,智慧才能成为智慧,或者说智慧才能成为伟大的、圆满的智慧即真正的智慧;因为智慧,爱才能成为爱,或者说爱才能成为伟大的、圆满的爱即真正的爱。(www.xing528.com)

那么,孔子作为一个哲人,他的思想是否也是从爱的情感出发?如果是,这种爱又呈现为什么特质,从而成为基督教的博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泛爱之外的一种独特的智慧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并塑造了中国人的灵魂?一般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他的仁学思想就是以爱人为出发点,并紧紧围绕着这个出发点而展开的,所以当樊迟问仁时,孔子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爱人”,因此我们经常将孔子之爱称为仁爱。也正是因为仁和爱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厘清孔子仁的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