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及其在古代的重要性

小学及其在古代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志》自注所云“建武”,乃後漢光武帝年號。其時僅存九篇,亡佚已多。由於是歌括體,便於幼童記誦,故即謂之小學。此類書,乃漢世識字課本,與後來以專究字之形音義爲小學者,固有不同。凡小學十家,四十五篇。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小学及其在古代的重要性

《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時亡六篇矣。

顔師古曰:“籀音胄。”

按:自來言及我國古代文字者,悉以《史籀篇》爲字書之祖。秦稱大篆,漢稱史篇。許慎、應劭皆言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下逮歷代論書者,皆以籀爲人名。近人王國維獨以爲“籀”與“讀”通,二字同聲同義。昔人作字書者,其首句蓋云“太史籀書”以冒下文,後人因取句中史籀一字以名其篇。載其説於《史籀篇·疏證序》中。揆諸古字書摘篇首二字以題其篇之例,其説可信,不必循用舊説,定爲一人之作也。班《志》自注所云“建武”,乃後漢光武帝年號(公元二五——五七年)。其時僅存九篇,亡佚已多。迨隋唐志皆不著錄,則其全亡甚早。馬國翰雖有輯佚一卷,然但以見諸《説文解字》中籀文當之,自非《史籀篇》之舊也。

《八體六技》。

顔《注》引韋昭曰:“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王應麟曰:“所謂六技者,疑即亡新六書。乃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

謝啓昆曰:“八體六技,當是漢興所試之八體,合以亡新改定之六書。技字似誤。漢興所試,用秦八體,不止六體,許氏《説文敘》甚明。班《志》敘論以八體爲六體,深所未喻。”

李賡芸曰:“六技當是八篇之譌。小學四十五篇,併此八篇,正合四十五篇之數。”

按:新之六書,與秦之八體,大同小異。徒以王莽意在復古,應制作,不欲襲秦故,遂别立名目耳。其書亦稱六體,而未有稱六技者。班《志》既著錄《八體》於《史籀》之次,自必有其卷數。李氏所言,是也。况以本《志》敘次觀之,自《史籀》十五篇後,繼以秦之八體,然後及《蒼頡》、《凡將》、《急就》、《元尚》、《訓纂》、《别字》之屬,先後次序不混。不合於秦書八體之下,誤連亡新之六書,必爲後人竄入無疑。

《蒼頡》一篇。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歷》六章,車府令趙高作;《博學》七章,太史令胡母敬作。

王先謙曰:“此下文所云閭里書師合並者也。近儒馬國翰有輯本。”

按:自馬氏外,如任大椿、孫星衍、梁章鉅、陳其榮、陶方琦、王國維諸家皆有輯本。尋其遺文,大抵四字爲句,與後世通行之《千字文》、《百家姓》相似。由於是歌括體,便於幼童記誦,故即謂之小學。此類書,乃漢世識字課本,與後來以專究字之形音義爲小學者,固有不同。

《凡將》一篇。司馬相如作。

按:其遺文可考者,大抵七字爲句,物類相近者多連敘之,與《急就篇》文句相似。猶著錄於《唐志》,至宋已亡。馬國翰有輯本。

《急就》一篇。元帝時黄門令史游作。

晁公武曰:“凡三十二章,雜記姓名諸物,五官等字,以教童蒙。急就者,謂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求焉。”

按:《漢志》所錄小學諸書,今多不傳。至今猶存者,以《急就篇》爲最早而最完。是篇盛行於漢魏六朝,歷代書家如漢張芝、魏鐘繇、吳皇象、晉衛夫人、王羲之、索靖、後魏崔浩,皆嘗傳摹其書,流行甚廣。注之者,有後漢曹壽、魏劉芳、周豆盧氏、齊顔之推。至唐而臨本甚多,顔師古又爲之注。自宋以下,刻本尤夥,故其書得至今存。南宋王應麟又爲之補注。有顔、王二家注,考證翔實,此書益顯。而是編不可没之功,尤在分别部居,實開許慎《説文解字》分部繋字之先。觀其臚列物名,悉用七言韻語,依文字偏旁,連類而下,將偏旁相同之字,層累不絶,實爲後來字書據形系聯之先驅。許慎後於史游百數十年,必得啓發於是編。是篇開首已云“分别部居不雜厠”,而《説文敘》亦云“分别部居,不相雜厠”。一脉相承,不可掩也。

《元尚》一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

姚振宗曰:“李長始末未詳,諸書亦罕有徵引《元尚篇》者。故其遺文佚句,無得而傳,但知其篇首有元尚二字耳。”

《訓纂》一篇。揚雄作。

王先謙曰:“此下文所謂作《訓纂》,順續《蒼頡》也。”

按:此書早佚,馬國翰有輯本。

《别字》十三篇。

錢大昕曰:“即揚雄所撰《方言》十三卷也。本名《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别國方言》。或稱《别字》,或稱《方言》,皆省文。”

按:《方言》十三卷中,多不見經傳之字及漢時俗體,此其所以又名《别字》歟?自來爲此學者,以清代錢繹所撰《方言箋疏》爲佳。

《蒼頡傳》一篇。

按:此書未詳作者姓字,而謝啓昆《小學考》亦定爲揚雄之書,似非。

《揚雄蒼頡訓纂》一篇。

王先謙曰:“此合《蒼頡》、《訓纂》爲一。下文所云又易《蒼頡》中重復之字,凡八十九章也。”

《杜林蒼頡訓纂》一篇。

王先謙曰:“此蓋於揚雄所作外,别有增益,故各自爲書。《説文》引杜林説。”

《杜林蒼頡故》一篇。

王先謙曰:“此下文所云杜林爲作訓故也。《隋志》:梁有《蒼頡》二卷,杜林注,亡。”

凡小學十家,四十五篇。入揚雄、杜林二家三篇。

按:《志》既明云四十五篇,則八體自爲八篇無疑。蓋其書綜錄秦時八體之文,體各爲篇,故爲八篇也。

《易》曰:“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其宣揚於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

按:此引《易繋辭下》及卦》之辭,以明上古結繩、書契之爲用也。鄭玄《繋辭注》云:“結繩者,爲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書契,以書書木邊言其事,刻其側爲契,各持其一,後以相考合,謂之書契也。”蓋古之結繩、書契,所以昭信明别,以止紛争。小而庶物,大及朝政,皆重在決斷,其用爲大。悉有取於《卦》之義,者,決也。

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www.xing528.com)

顔師古曰:“保氏,地官之屬也。保,安也。象形,謂書成其物,隨體詰屈,日月是也。象事,即指事也,謂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象意,即會意也,謂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象聲,即形聲,謂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轉注,謂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謂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文字之義,總歸六書,故曰立字之本焉。”

按:顔氏此《注》,實本許慎《説文解字敘》以爲之説。考漢人稱舉六書,實有三家,名稱次第,皆不全同。本《志》所言,乃班氏之説也。其次如鄭衆《周禮保氏注》則以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爲六書;許慎《説文解字敘》則以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爲六書。揚搉而言,則名稱以許慎所舉爲善,次第以班固所列爲優。兼取其長,應爲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約定俗成,相沿已舊矣。顧六書之名,乃後賢從字羣中所抽出之六種條例,而非古人先定此例而後造字也。循斯六者以分析古代文字,則栝而有條例,可以推知造字原意。但不可視六書爲天造地設,目爲造字前即已有之耳。

漢興,蕭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爲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

顧實曰:“倍文曰諷,猶今言背誦默寫也。六體者,八體之訛也。《説文敘》作八體,不誤。史、吏員也。令、巧善也。史書令史者,巧善於史書之吏員也。史書者,隸書也。《史記·萬石君傳》,記載萬石君奏事,誤書馬字,與尾當五,而四不足一,惶恐懼譴死。是漢世正書之嚴,可見已。”

按:“乃得爲史”,許氏《説文敘》作“乃得爲吏”。桂馥謂“史亦吏也”,是已。吏、史二字古通,賈誼《陳政事疏》“不習爲吏”,《新書》作“不習爲史”,是其例也。

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

顔師古曰:“古文,謂孔子壁中書;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篆書,謂小篆,蓋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隸書,亦程邈所獻,主於徒隸,從簡易也;繆篆,謂其文屈曲纏繞,所以摹印章也;蟲書,謂爲蟲鳥之形,所以書幡信也。”

姚明煇曰:“許氏《説文敘》以此六體爲亡新時立,而謂漢律所試爲秦之八體。與此不符,未知何故?第漢初古文未出,不能無疑於班也。”

按:以此段文理觀之,上文方敘漢興試學童事,不應忽插入新莽時之六體。六體之興,上距蕭何草律之時,已二百年,非可連類而及。上文言漢初“又以八體試之”,書經傳寫,誤“八”爲“六”甚早。後之讀《漢志》者,因記“六體者”云云三十一字於下,初爲附注之辭,後乃錄入正文。今審定此三十一字,乃後人所竄入,非班書所原有也。去此三十一字,則上下相承,文從字順矣。上文既言漢世正書之嚴,下復推説古人闕文之義。文理一貫,不必有疑於班也。

古制,書必同文,不知則闕,問諸故老。至於衰世,是非無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今亡矣夫!”蓋傷其不正。

顔師古曰:“《論語》載孔子之言,謂文字有疑,則當闕而不説。孔子言我初涉學,尚見闕文。今則皆無,任意改作也。,漸也”。

按:孔子生于周末,已歎不復能覩史之闕文,蓋病其時字無定體,任人改作。及分爲七國,舉凡田畝車軌,法令衣冠,語言文字,各行其舊,無一合者。而文字異形,尤足障礙文化之交流,阻滯全國之統一。故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使字形咸有定體,所以救時弊也。

《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氏壁中古文異體。《蒼頡》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歷》六章者,車府令趙高所作也。《博學》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體復頗異,所謂秦篆者也。是時始造隸書矣,起於官獄多事,苟趨省易,施之於徒隸也。

按:以上言漢以前字書源流及大篆、小篆、隸書由繁變簡之跡。開首即言《史籀篇》爲周時史官教學童書,而不的指出於誰手,語尤通核可據。

漢興,閭里書師合《蒼頡》、《爰歷》、《博學》三篇,斷六十字以爲一章,凡五十五章,並爲《蒼頡篇》。武帝時,司馬相如作《凡將篇》,無復字。元帝時,黄門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元尚篇》。皆《蒼頡》中正字也。《凡將》則頗有出矣。至元始中,徵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順續《蒼頡》,又易《蒼頡》中重復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復續揚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無復字。六藝羣書所載,略備矣。

韋昭曰:“臣,班固自謂也。作十三章,後人不别,疑在《蒼頡》下篇三十四章中。”

姚明輝曰:“《蒼頡》先時爲五十五章,揚雄續易爲八十九章,增多三十四章也。以《蒼頡》章六十字例之,當爲二千四十字。合《蒼頡》三千三百字,爲五千三百四十字。故許氏《説文敘》曰:黄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纂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也。許蓋不數孟堅之十三章。”

按:以班固所續十三章、七百八十字益之,實得一百二章、六千一百二十字。以視許氏《説文解字》所收九千三百五十三文,僅及三分之二耳。然無周秦西漢諸家纂錄於前,則許氏亦莫由稽譔於後。前人搜羅累積之功,信不可没。

《蒼頡》多古字,俗師失其讀。宣帝時,徵人能正讀者,張敞從受之。傳至外孫之子杜林,爲作訓故,並列焉。

姚明煇曰:“宣帝在平帝前,《蒼頡》,指五十五章也。讀兼音義而言。徵能是正《蒼頡》讀者,齊人,失其名也。張敞從此人學,數傳至其外孫之子杜林,爲《蒼頡》作訓故,孟堅乃與《訓纂》並列於目錄也。

言此者,以《七略》不列揚雄、杜林二家,《志》新入也。

凡六藝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重十一篇。

顧實曰:“都計《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書》九家四百十二篇,《詩》六家四百一十六卷,《禮》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樂》六家百六十五篇,《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論語》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孝經》十一家五十九篇,《小學》十家四十五篇,適符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之數。至班《注》入三家云云,《書》入劉向《稽疑》一篇,併入《五行傳記》,則不計家。故《禮》入《司馬法》一家百五十五篇,《小學》入《揚雄》、杜林二家三篇,適符三家一百五十九篇之數。又《樂》出淮南劉向等《琴頌》七篇,《春秋》省《太史公》四篇,此即並目曰出重十一篇者歟?”

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爲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爲終始也。

姚明煇曰:“《樂》、《詩》、《禮》、《書》、《春秋》、以應仁、義、禮、智、信,故曰五常之道。須,需也。五常又應五行生剋消長,闕一不可,相須而備也。而其原則皆出於《易》,《易》道陰陽變化,爲五行之原。原,本也。‘《易》不可見’二句,《周易·上繫》之辭。幾,近也。夫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若《易》道毁壞,不可見其變化之理,則乾坤亦毁壞,或其近乎止息而五行五常皆不得其原矣。言《易》與天地相似,與天地爲終始也。”

至於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

姚明煇曰:“五學,謂《樂》、《詩》、《禮》、《書》、《春秋》。據學者而言,故曰五學。五常之於五行,仁爲木,義爲金,禮爲火,知爲水,信爲土。五學既爲五常之道,則其遞相爲教,亦如五行之更用事也。”

按:漢人釋字解經,乃至稱述萬理,多傅會五行以爲之説。此處既以五常説五經,又謂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鄰於曲説,未可信從。

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存其大體。玩經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經立也。

按:古初學在敦飭躬行,即《易·大畜卦·象辭》所云“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也”。當時學風淳樸,不尚煩瑣。但期通貫大義,有裨淑身立品而已。平日耕養之時多,誦讀之功少,故必三年而後通一藝也。

後世經傳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便辭巧説,破壞形體。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後進彌以馳逐,故幼童而守一藝,白首而後能言。安其所習,毁所不見,終以自蔽。此學者之大患也。

顔師古曰:“言其煩妄也。桓譚《新論》云:‘秦近君能説《堯典》篇目兩字之説,至十餘萬言;但説曰若稽古三萬言。’”

王應麟曰:“《儒林傳》作秦延君,注近字誤。”

按:此段極言西漢博士之學,流弊至於如此。蓋自武帝立五經博士,經有數家,家有數説,不合不公,莫之能一。《漢志》所云“後世經傳既已乖離”,殆即指此。《漢書·儒林傳》所稱“一經説至百餘萬言,大師衆至千餘人,蓋錄利之路然也”。可知當時博士之學,既病專固,復傷繁冗。西漢今文經説,不久即無傳於後,蓋以此耳。

序六藝爲九種。

按:即《易》、《詩》、《書》、《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