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经典对话,探索个人学问的奇妙旅程

与经典对话,探索个人学问的奇妙旅程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话理论的两个核心要素是“平等”和“创生”。所谓“创生”,就是要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思想。简言之,读别人的作品,是为了做自己的学问。所做导读,其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阅读经典的引导,而非一个阅读的答案或结论,希望同学们在与这些经典的对话中,不断创生,读出自己的观点,读出自己的人生。

与经典对话,探索个人学问的奇妙旅程

陈国林

语文之难学,几乎是每个过来人的共识。其实,学好语文并非没有有效途径。阅读,大量而有效的阅读,就是提升语文素养、乃至人生品位的不二法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等前人的学习心得便是最好的明证。

当然,开卷是否有益,首先取决于开什么卷。阅读那些低品质的书,于我们不但无益,有时反而有害。唯有去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淘洗,闪耀着人性光芒,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经典,并使自己借助经典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联系,才能将我们的人生越来越充实、高尚、有趣而有意义。

开卷是否有益,还取决于如何开卷。你或许有过这样的体会,读了很多经典,却发现对自己没有多大的帮助。那是因为你只充当了一个漂亮的书橱,一个装得满满的却布满灰尘的书橱。鲁迅先生将这样的读书形容为“自己的脑子变成别人的跑马场”,任别人肆意践踏。一个永远臣服于别人作品和思想,矮化自己,失去自我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从阅读中获益的。

现代对话理论或许对我们的有效阅读能提供一些启示。对话理论的两个核心要素是“平等”和“创生”。所谓“平等”,是指你和作者、作品是永远平等的。再伟大的作家,再优秀的作品,对于读者而言,都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神一般的存在。你无须去仰视他们,更无须趴在其脚下,失去自我。唯有当你站立起来,才能彼此处于平等地位;唯有平视,你才能真正地亲近他们,才能拥有使彼此构成对话关系的基础。

所谓“创生”,就是要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思想。阅读经典的目的不是为了把经典供起来膜拜,也不是为了简单地全盘接受,惟经典是从,而是要经由经典生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把经典读成自己。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里记载:“朱熹门人与私淑之徒,荟萃朱子平日之训而节取其要,定为读书六法: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著紧用力,曰居敬持志。”其间的“精思”“涵泳”“切己体察”都强调用自己的脑子去读书,读书要有自己的感悟和心得。没有创生的阅读是机械阅读,是死读书,其结果只能是读书死。简言之,读别人的作品,是为了做自己的学问。(www.xing528.com)

至于如何在阅读经典中创生,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扬州中学的语文名家们,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核心方法是札记之法。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出版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十周纪念刊》中,汪二丘、张煦侯等撰写的《十年来国文教学概况》对札记之法做了详细说明,兹节录于此。

学生阅读时,须作读书札记,其方法凡八:一曰摘要,则根据原书,摘录要点也。二曰撰术,则融贯大旨,另加编述也。三曰表解,则举要制表,俾醒眉目也。四曰问答,则设问解答,以释精意也。五曰论评,则阅读既毕,发抒所见也。六曰参证,则繁证博引,以补原谊也。七曰讨论,则抽出问题,深求精讨也。八曰摹拟,则命题摹拟,练习应用也。本校于上述诸法中,视所读之书,酌量采用,不拘一法。

以上诸法,虽言简而意赅,深得阅读经典的要旨,都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而非被动阅读;强调读要有所得,而非茫茫然不知所终;强调用心去读,而非仅用眼看;强调创生,而非简单接受。

由本校同仁所编写的《对话经典》,精心遴选的二十余部经典名著,涵盖文史哲诸多方面,意在使同学们能够在阅读书本的同时激发阅读和求知的兴趣。所做导读,其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阅读经典的引导,而非一个阅读的答案或结论,希望同学们在与这些经典的对话中,不断创生,读出自己的观点,读出自己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